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本书是黄仁宇名作《万历十五年》的最新中文版本,统一校订全书文字,增收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等数篇文章,精选黑白和彩色历史图片以及黄仁宇相片、手迹等40多幅,图文相得益彰,采用布面精装形式,是截至目前内容最完善、最丰富的版本。随经典版特别附赠《经典的历程》,揭秘本书中文版传奇故事。
暂无简介
A scholarly work that is easily accessible to non-specialists, historian Ray Huang's ironically subtitled 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focuses on the Ming Emperor Wan-li--who rose to the throne and the age of eight and who reigned for 48 years--and five other figures in the court of the decadent, doomed Ming Dynasty. This is an off-beat masterpiece of both history and biography, learned yet chatty, steeped in the dense, ancient imperial chronicles yet surprisingly contemporary in its oblique illumination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through the prism of history.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通志》八卷上进,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司马光竭力反对,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资治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遗著有《司马文忠公集》、《稽古录》等。《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规模宏大,历时十九年始完成。共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约300多万字。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定名为《资治通鉴》。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协助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全书贯串1362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资治通鉴》秉持了据实直书,不为亲者贤者讳,不隐恶扬善的史学精神,叙事平实稳健,文笔简洁优美,考据精审核准,与《史记》并称史学之双璧。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对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给予了极高评价。欲了解中国历史,不可不读《二十五史》,亦不可不读《资治通鉴》。《二十五史》皆仿司马迁《史记》体例修撰,以纪传做纲要,成骨干,其纵向脉络明晰,一家一事之由来发展,历历在目,但横向脉络不清,很难把某个事件放到当时的大环境下去剖析。《资治通鉴》的编年体手法,却令不同历史主线在时间轴上齐头并进,由此天下诸多事件内外关联便尽数跃然纸上了。看《二十五史》易知某事之来龙去脉,看《资治通鉴》却可知此事之历史环境、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二十五史》和《资治通鉴》相互参照,一呼一应,交叉来读,最是上乘。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清胡克家曾据元刊胡注加以复刊。1935年世界书局据胡克家本出版缩印本。1987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世界书局本影印。今以中华书局标点本最为通行。
]]>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Library | Project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本书是黄仁宇名作《万历十五年》的最新中文版本,统一校订全书文字,增收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等数篇文章,精选黑白和彩色历史图片以及黄仁宇相片、手迹等40多幅,图文相得益彰,采用布面精装形式,是截至目前内容最完善、最丰富的版本。随经典版特别附赠《经典的历程》,揭秘本书中文版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