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感谢网友路人甲进行了校对,2011-4-17)
安房直子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女人,她一生淡泊,深居简出,甚至拒绝出门旅行。但她却为我们留下了一山坡野菊花似的短篇幻想小说,如梦如幻,精美至极,犹如一首首空灵隽永的短歌。她总是从一个温柔女性的视点出发,把淡淡的哀愁融入到自己那甘美、诡异的文字当中,写出一个个单纯得近乎透明但却又让人感受生命的怆痛与诗意的故事。
1988年 安房直子所营造的是一个唯美的艺术世界,作品充满了奇异的幻想,在甜美的幻想中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哀愁,让人在凄美、空灵、梦幻般的文字中感受生命的诗意;安房直子善于把现实空间和幻想空间编织得天衣无缝,用幻想的故事映照真实的人生;安房直子的作品常见的主题是孤独、温情、怀念和爱。作家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在探讨一个命题:人究竟是什么? 家住卷心菜田边的年轻太太认识了会做各种美味佳肴的兔子,为了免除下厨的劳累与麻烦,她要求兔子每天为她提供饭菜,为此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兔子受到的挫折与挑战更大……在寒冷的冬天,年轻的画家屋里没有暖炉,冻得直发抖,而他的运气更差,所画的画一直卖不出去。有一天,有人来敲门,是一只猫,接下来奇迹发生了……作品中无论是兔子、猫还是玻璃球、藏红花,都拥有某种奇异的魔法与魔力,而爱的力量、善的力量却有如种子一般顽强生长。
1973年 安房直子所营造的是一个唯美的艺术世界,作品充满了奇异的幻想,在甜美的幻想中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哀愁,让人在凄美、空灵、梦幻般的文字中感受生命的诗意;安房直子善于把现实空间和幻想空间编织得天衣无缝,用幻想的故事映照真实的人生;安房直子的作品常见的主题是孤独、温情、怀念和爱。作家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在探讨一个命题;人究竟是什么? 《手绢上的花田》写一个神奇的幻想故事,记录了一段曲折的心路历程,发人深省,催人深思。 一个邮递员受老太太之托帮她保管茶壶。邮递员谨守诺言,尽情享受着神奇茶壶带来的无限美好与惬意。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邮递员到底还是忘了自己当初的诺言,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根据前版(苍库版)进行章节重排,并修改了一些章节名称及内容补足。 缺失: 《他们的世界》-第三章-第四节、A的感情生活 《他们的世界》-第八章-第一节、历史上的处境,第二节开头少量文字丢失
亚宾泽协会全力打造的《跳出盒子——领导与自期的管理寓言》,已在全 球50多个国家出版。该书独辟蹊径,以平民化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内空赢得了读者与市场的青睐,全球销量超过100万册。美国微软等公司都曾大量购买并发给公司员工阅读。
暂无简介
本书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学习、研究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文献。汉代有郑玄作注,唐代有孔颖达为之正义,都是古人对《礼记》的注释,是今人阅读研究《礼记》的重要版本。今归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经注疏》,由吕友仁先生以影印宋绍熙刻本《礼记正义》校以品本,并将唐陆明《经典释文》中《礼记音义》,分别插入经、注各条之下,以方便读者。
1975年
银色的孔雀,古老的传说,总有些人要为那编织美丽旗帜的使命付出自己的一生……是不是所有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的背后,都隐藏着一只银色孔雀的灵魂?是不是所有幻想出的幸福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孤独者的叹息?
這是一部以現實角度穿插夢境的科幻小說。 敘述「精神治療師千葉敦子」與「天才科學家時田浩作」一起研發出『PT機器』,這是一種能讓精神治療師進入病患夢境進行治療的裝置。後來,這個裝置被不明 人士偷走。千葉敦子唯恐犯人會利用此裝置犯案,於是展開調查。整個實驗室開始出現不明夢境干擾現實行為而秩序大亂。 代號「紅辣椒 Paprika」的夢境偵探一開始只是針對某位中年警探的心理問題展開治療,原來「紅辣椒 Paprika」便是「千葉敦子」的夢境化身,故事在抽絲剝繭下,出現了無法控制的可怕真相......。直到後來,夢境侵吞了現實,大家都瘋了......
当这个世界都要崩溃;当星辰和阳光也熄灭,当马蹄踏过弱者的尸骨,当黑暗的血色吞噬人心,不死的鹰再次降落在草原,英雄还在哭泣,在铁铸的摇篮中成长……《九州·缥缈录》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游牧部落内部的权力争夺激烈,青阳与东陆王朝间恩怨重重。这是乱世的英雄史诗,当古老的王朝日渐衰微,掌管着星辰命运的神秘宗教走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年轻的王朝继承者崭露出耀眼的锋芒。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 [法]普吕多姆(1839-1907) 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子乌注:不确定是谁翻译的版本,就只能在豆瓣上随便找了一个ISBN充数——不过好象豆瓣上的两本都是同一个译者就是了)
1983年 (第十一届APPA(亚太地区出版者协会)图书奖翻译铜奖,第六届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装帧奖铜奖) 骑着黄色自行车的少女,带走的是秋日最后一支乐曲。然而,“不论是谁,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小提琴。”只要心中的小提琴没有失去,谁又能够夺走萦绕在我们心中的音乐和芬芳?当信看着远去的少女们,感到她们获得了自由的时候,其实,他的心也和飞舞的丹桂花一样,终于自由了……
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全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
版本: 以随园三十八种本为底本,参照他本校点。廿四卷七百一十则。 作者: 袁枚,钱塘人,字子才,号简斋。少负才名,乾隆初试鸿博报罢,旋成进士,改庶吉士,出知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并着能声,年甫四十,即告归,作园于江宁小仓山下,曰随园,以吟咏著作为乐,世称随园先生。为诗主性灵,务从其才力所至;古文骈体,亦纵横跌宕,自成一格。姓通侻,颇放情于声色,尤好宾客,四方人士,投诗文无虚日。享盛名者五十年,卒年八十有二。着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书。 内容: 记叙作者听闻之鬼神怪异之事,意在揶揄、嘲讽、批评人性中伪恶丑。文笔自然流畅,章法变化多端,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子乌注:只有文言文原文。)
《生活在别处》是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塑造了青年诗人雅罗米尔,通过他的出生、成长、死亡,将人类普遍的抒情特性,集中在他身上。又让他在一个不可挣脱的空间里,以最天真最浪漫也最冷酷的方式逃离。直到死亡!这部作品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这部作品使他于1973年首次获得一项重要的外国文学奖——法国梅迪西斯奖。
1992年 安房直子所营造的是一个唯美的艺术世界,作品充满了奇异的幻想,在甜美的幻想中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哀愁,让人在凄美、空灵、梦幻般的文字中感受生命的诗意;安房直子善于把现实空间和幻想空间编织得天衣无缝,用幻想的故事映照真实的人生;安房直子的作品常见的主题是孤独、温情、怀念和爱。作家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在探讨一个命题;人究竟是什么? 《直到花豆煮熟——小夜的故事》写小女孩小夜与精灵们的故事,曾获日本第二届广介童话奖、1994年日本红鸟文学奖特别奖。 小夜的妈妈是山姥的女儿,山姥就是山精。因为妈妈回娘家了,她的娘家是一个要翻过许多座大山、梅花非常好看的村子,连爸爸也没去过,小夜便总想变成风去寻找妈妈。于是终于有一天她变成了风,飞起来了,她看到了开满百合花的深谷,看到了鹿群,看到了山火……
1981年(日本第二十届野间儿童文艺奖) 香香甜甜,开在平原小河间的野玫瑰,香香甜甜,撒着玫瑰花的豆沙糯米团子,香香甜甜,藏在老奶奶心里的一个梦……浸泡在清水里的豆子,只要加上一片玫瑰花瓣,就可以变得柔软;浸泡在寂寞里的生活,只要加上一个玫瑰色的梦,就可以变得幸福……
在这本探讨经济、自由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经典著作当中,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罗斯·弗里德曼为我们揭示了,正是由于华盛顿当局制定了过多的法律法规、实施了过多的政府管制、建立了过多的行政机构、花费了过多的财政预算,才使我们的自由和财富受到了侵蚀和削弱。一旦政府以中间人的身份插手干预,良好的愿望往往会导致悲惨的结果,对此,两位作者也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研究。此外,针对这些经济问题,弗里德曼夫妇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和意见,告诉我们应当如何扩展自由、增进财富。 不论是探讨美国在以往岁月中的错误和失误,还是指出将来为增进经济繁荣所应采取的政策策略,本书都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其分析透彻,论证有力,说服力很强。 (子乌注:这个版本是在掌上书苑的epub版的基础上参照pdf精校版校对而成,补录了其中缺失的一段文字以及6张图表。)
《周易正义》又《周易注疏》计十三卷(宋版)。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定稿于公元六五三年是唐代科举取士的标准用书,长其立于学官,也是易学史上除《经》《传》以外的重要典籍。
是一名摄影家!不久的将来,总有一天,你会这样宣告:不久的将来,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摄影大师中的佼佼者。你会用摄影家独具的慧眼去审视这大千世界。你会宣告:我是一名摄影家。不久的将来,总有一天,有人也许会问你:为什么你要当一名摄影家?你将这样回答:我要当一名摄影家,因为它使我融入周围的世界。我要当一名摄影家,因为它使我得到心灵所需的甘露……和餐桌上必备的面包。我要当一名摄影家,因为它使我有能力观察人间万象。并记录下人类的伟大成就
全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贡布里希爵士,其殚见洽闻,斐然文采之作,往往寥寥数语就能阐发一个时期的整个气氛。他以一本《艺术的故事》极为成功地教会了成千上万的人如何去欣赏前人的绘画,这是一部博学动人的精彩之作,也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而又最经久不衰的著作之一。 《艺术的故事》自在西方问世以来,已重版二十余次,享誉全球,国内也有几个版本。本版为三联书店版,为艺术史大家、贡布里希研究专家范景中教授的译本,名著名译,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引人入胜。 (子乌注:)
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
半个多世纪前的一个4月里,凯鲁亚克用一部打字机和一卷120英尺长的打印纸完成了《在路上》。在这前后20天日子里,杰克的房间里除了打字的声音以外,就只剩下半空中飞扬的情绪和思想。
凯鲁亚克几乎一夜成名,他被封为“垮掉派之王”,但酗酒的毛病也愈发严重。名声或许成了凯鲁亚克最大的负累,他在书中说:“在尘世中默默无闻的人要比在天堂上声名显赫自由自在得多,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尘世?全是些虚无缥缈的想象。”自此他经历了声名显赫与纸醉金迷的最后一段日子。
凯鲁亚克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但并不代表那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作品的文学成就远不及他文本的文化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如果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义的话,那么《在路上》的出版就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小说主人公为了追求自由个性,与几个年轻男女随便找个借口就上路了,他们沿途搭车或开车,几次横越美国大陆。一路上他们随心所欲,寻欢作乐,高谈东方禅宗,吸大麻,玩女人。走累了就挡道拦车,夜宿村落。书中的人物不停地穿梭于公路与城市之间,每一段行程都有那么多人在路上,孤独的、忧郁的、快乐的、麻木的……纽约、丹佛、旧金山……城市只是符号,是路上歇息片刻的驿站,每当他们抵达一个地点,却发现梦想仍然在远方,于是只有继续前进。
在聚众旅行的狂欢中,几乎没有道德底限。在这种混乱、亢奋而筋疲力尽的得过且过的状态背后,背后蕴涵的人生价值拷问远没有它的语言那么轻快。《在路上》里的人物实际“寻求”的是精神领域的超脱。虽然他们一有借口就横越全国来回奔波,沿途寻找刺激,他们真正的旅途却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他们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他们的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
在路上,在中国
《在路上》问世这一年,中国人并不知道,几年后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在路上》的节译本,由黄雨石、施咸荣合译。这属于“文革”前的“内部参考”书。这些封面或灰或黄而被称为黄皮书、灰皮书的外国作品,通过各种方式被“偷运”出来,在知识青年中流传阅读。
1990年华东师大研究生陶跃庆、何晓丽译出《在路上》,1998年文楚安译的《在路上》问世,它们相继在中国文艺青年并不平静的心湖中激起了涟漪。2006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又推出了由王永年翻译的《在路上》的新译本。当初,凯鲁亚克从东方禅宗中汲取返璞归真的原生态;如今,中国青年则羡慕其叛逆的行径和无所谓的决绝。
地下诗歌运动———无论莽汉主义,还是口语派,多少都受过“在路上”和“垮掉的一代”的影响。其中海子的死则更是一种“在路上”上的终极追求。孤僻、不懂交际、无法融入现代社会、爱情路上坎坷等,都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原因。海子内心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他呕心沥血经营起自己的诗歌王国,最后又以血肉之躯来祭奠。深层的哲学原因是什么呢?海子是一直“在路上”,在路上,在朝觐诗歌圣殿的路上,走上了一条类似天梯的路,在新的路上继续跋涉。
年轻的崔健那时背一把破吉他,裤脚一高一低地吼出:“脚下这地在走,身边那水在流,可你总是笑我,一无所有……”(《一无所有》)他那强悍而沙哑的歌喉喊出了一代人的迷惘,他掷地有声的疑问立刻被丢进了一个易燃的世界。“我要从南走到北,还要从白走到黑”(《假行僧》),这种随性所至和漫无目标的奔走,成为一代人的理想宣言和精神缩影。
后来许巍把自己的专辑命名为《在路上……》。《在路上……》的封面用的是许巍早年的照片,那个有阳光的日子,他背向墙壁,凝视远方,游呤诗人般,在时光和音乐的路上漫步。许巍的“在路上”代表过程或者自由,通向被我们称之为理想和爱的远方。
先锋小说家们也共同对《在路上》做出模仿。对流浪生活根深蒂固偏爱的马原,就在一个神奇色彩浓郁的路上,用人生最关键的七年行走,并写了寻找彼岸的《零公里处》。余华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只截取“远行”路途中极富隐喻的一个断面,浓缩表现了青春之旅的渴羡、期盼和迷惘的复杂心情。苏童也写了一个短篇———《一个朋友在路上》,描述了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去了西藏,但他并非是受了什么刺激或出于某种高尚动机,只是理想是“在路上”,而且是永远在路上。
(子乌注:该版本为陶跃庆 / 何晓丽合译的,网上虽然流传甚多,但是往往张冠李戴,冠以王永年版或文楚安版,多方验证后译者应该无误,特此说明。另:有人说该版本为『净版』,这个问题我不清楚,据陶自己说不是,我想他本人应该还是有些发言权的吧。再另:网上流传的版本都是有6部分,可是我看英文版只到part five,一直很奇怪(我只翻阅……),在一次巧合中,我发现,中文版的前两部都是一样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和英文版对应上了,不知道最早的电子版是谁制作的……)
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1897年,拉格洛夫在瑞典中部的法隆市定居。1906年应瑞典一位小学校长的请求,答应写一本适合儿童读的书。年近50岁的作家,为了搜集有关资料,忍受着腿疾带来的巨大痛苦,跋山涉水,在全国进行实地考查。她在认真研究飞禽走兽的生活习性和规律、调查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童话小说《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直译为《尼尔斯·豪格尔森传奇般地周游瑞典》)。这部作品使作家从此与安徒生齐名。
(子乌注:不知道是该电子版的目录问题还是后来出的实体书都是缩略版,实体书的目录比电子版少了很大一截)
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 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吉檀迦利》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和哲学抒情诗集,风格清新自然,带着泥土的芬芳。泰戈尔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对人民、祖国和自然的热爱。在艺术上,泰戈尔将哲理与诗情熔于一炉,并用英文表达,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进入西方文学的殿堂。
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 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青鸟》是比利时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创作的一部六幕哲学梦幻剧,1911年在法国巴黎首演后,立即就引起了轰动,成为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青鸟》是梅特林克剧作中最独特的一部,它既体现了作者一贯的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倾向,又吸收了童话、寓言和传统戏剧的精髓,既玄妙深邃,又明晰平易,自问世后长演不衰。剧本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作品。
子乌曰:说来惭愧,在整理这套文集(或者说从小书房搬这套文集之前)之前,我并不知道这位女作家,但我想这并不影响我在初步阅读她的小说之后迷恋上她以及她笔下的精灵。这几篇附录我自小书房转载而来,原本应作为独立的文章附于系列之后,考虑了一下,还是独立成“书”,以示纪念。
1987年 安房直子所营造的是一个唯美的艺术世界,作品充满了奇异的幻想,在甜美的幻想中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哀愁,让人在凄美、空灵、梦幻般的文字中感受生命的诗意;安房直子善于把现实空间和幻想空间编织得天衣无缝,用幻想的故事映照真实的人生;安房直子的作品常见的主题是孤独、温情、怀念和爱。作家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在探讨一个命题:人究竟是什么? “我”在森林里独自散步,遇到了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他穿着牛仔裤,肩上扛着几根树枝,一看就知是城里的年轻人。他说他叫北村治,东京人,一年前辞了工作来这里,他要在这里开一家旅馆,旅馆的名字叫红玫瑰旅馆……天哪,世上会有这样的巧合?这可是“我”小说里写的人和故事。作品中的“我”进入了一个奇异的幻想世界,在那里,各种动物不仅能言善辩、能歌善舞,而且有情谊、有爱心,敢于迎接挫折和挑战。
1984年 (1985年日本第三届新美南吉儿童文学奖) 在风中,一路飞驰向海——鲜嫩的腊肉拌着咸咸的空气,在深秋的黄昏里,细细品尝。在雪中,打开冒热气的大锅——萝卜的香气升腾成白色云朵,在冬日的回忆里,细细品尝。人生中,每一点小小的欢愉,都需要一颗真挚而平静的心灵,细细品尝…… 安房直子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女人,她一生淡泊,深居简出,甚至拒绝出门旅行。但她却为我们留下了一山坡野菊花似的短篇幻想小说,如梦如幻,精美至极,犹如一首首空灵隽永的短歌。她总是从一个温柔女性的视点出发,把淡淡的哀愁融入到自己那甘美、诡异的文字当中,写出一个个单纯得近乎透明但却又让人感受生命的怆痛与诗意的故事。
1977年
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去爱,去给予,就不要轻易地承诺。海枯石烂,不是随便唱唱的歌,而是将回响在你生命中每个黄昏里的潮汐声,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一个人得到真爱的机会,就只有这样一次而已……
井上靖先生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让人会不自觉地跟着痛苦跟着挣扎,那样的真实生动牢牢地攫住人心,让人无法自拔。作为一个外国人,他笔下的历史人物与我们记忆中的总有一些偏差,但是却更具真实感,成为一个个鲜活的真正意义上的人。他的小说总会弥漫着一种无奈的悲剧气息,那些英雄或小人物就笼罩着悲剧的光芒,上演着有声有色的历史。
《雪国》(ゆきぐに)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它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评奖委员会提到的三部小说之一。另外两部是《古都》和《千羽鹤》。根据小说被改编成多部同名影视剧。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Library | Project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感谢网友路人甲进行了校对,20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