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军事"标签的书籍

纸上谈兵: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

影视剧中常见的运筹帷幄、用兵如神,使观众对战争神话产生无尽的想象,但其中传达的古代军事信息并不一定准确。本书正是对中国历代著名战争的全方位真实解析,精选从先秦到清代的十三场经典战役,结合古代文献记载与军事理论,解读决定战争胜负的多重因素与细节——兵种、装备、兵器、战术、后勤、地形、阵法等等,还原古代战场实况,廓清后世演绎的兵家传奇。

本书尤其关注中国古代政权间的竞争压力对军事革新的推动,梳理古代武器与战术的历次进化,是古代历史文化爱好者与军事迷不可错过的一场盛宴。

·

串联历史两千年,复盘经典古战场

·

解读军事神话背后的多重因素与细节:

兵种、装备、兵器、战术、后勤、地形、阵法……

尽可能地还原经典战役的战略部署,撇去后世施加在军事家身上的夸张与神话

·

竞争压力如何催迫历次军事革新?

从先秦到清代,十三战梳理一部中国古代武器与战术 进化史

【推荐语】

张明扬就是史学界的“后浪”。他的作品是“接地气的公众史学”——有故事,有想法,有深度。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许纪霖

如果我们要讨论军事史的话,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有非常多的细节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对于绝大多数军事迷来说,这本书应该是一顿饕餮大餐了。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姜鹏

在张明扬这里,古代战争不再是平面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是兵器、后勤、军事实力、战术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 张经纬

百年战争简史

刀剑与火药,财富与荣耀,民族与国家

一段延续百年的历史,一场影响至今的战争

………………

※内容简介※

在超过100年的时间里,英国以它的国王有权继承法国王位为借口多次入侵法国领土。此时的法国是一个庞大但难以控制的王国,英国则又小又贫穷。然而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主宰着战争的进程,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其中包括在克雷西、普瓦提埃和阿金库尔的伟大胜利。然而战争的天平却在贞德出现后的短短20多年中迅速向法国倾斜,最终以法国收回除加莱以外的所有大陆领土结束。

这场战争的主角们都是欧洲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爱德华三世、黑太子、亨利五世、约翰二世、查理五世、贞德与查理七世。他们用自己的贪婪或美德、勇敢或智计共同谱写了一篇铁 与血的史诗。政治、军事与农业变革在这个时期层出不穷,英国与法国的民族主义也在此时兴起。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为读者梳理了英法百年战争中复杂而牵涉广泛的历史事件,他追寻着战争过程中最终使法国获得胜利的那些变化,并将中世纪欧洲史诗中的阴谋与趣味生动地再现出来,为读者绘制了一幅令人神往的中世纪战争画卷。

………………

※媒体推荐※

苏厄德先生为我们展示了那个喧嚣的时代所有著名的事件,并用丰富的细节与清晰的脉络将它们描绘出来。

——《纽约客》

这是一本精彩的叙事史,书中利用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非常值得一读。

——理查德·科布,《新政治家》

苏厄德出生于法国,在英国接受教育,上帝还赐予他用通俗的语言阐述史实的天赋。他看起来是重述这一段复杂历史的理想作者。他将重大政治与军事事件的细节融合在这本精确又简短的书中,同时又没有使这本书太过学究气或体现出太过明显的民族主义情绪。

——《安提克评论》

对百年战争生动鲜活的叙述……本书语言优美、插图丰富,并配上了大量的战场示意图、世系表与地图,在普通读者中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选择》

百年战争:被英格兰夺走的法兰西王冠

1417年,英格兰军队在诺曼底登陆,百年战争的战火重燃,法军节节败退,在接下来充满戏剧性的30年中,英国人逐渐控制了北起诺曼底、南抵卢瓦尔河畔的广阔地区,在法国国土上建立起一个英格兰人的王国,将法国的王冠置于英国人头上,然而,曾经拥有压倒性优势的英军却在短短12个月内分崩离析,1453年时,英格兰人在欧洲大陆仅剩加莱一处落脚点。本书的作者将带领读者重读百年战争最精彩的30年,通过史诗般的战斗、曲折的情节、形形色色的人物,探究让双方局势逆转的原因。这里有力挽狂澜的圣女贞德、第一任和最后一任来自英格兰的法国国王亨利六世,有残暴的雇佣军和投机取巧的强盗,也有足智多谋的间谍和被战争拆散的恋人。作者希望向更广泛的读者介绍这段非凡的历史:战争双方的生活被他们所处的时代的戏剧性事件所塑造,同时也塑造着中世纪末到近代早期西欧历史的走势。希望读者既能获得知识,又乐在其中。

★换个视角,重看英法百年恩怨如何左右西欧历史进程。

★聚焦百年战争中戏剧性的“最后30年”。

★一位英格兰国王何以在巴黎加冕为法国国王?

★真的是圣女贞德带领法军反败为胜吗?

★占尽优势的英格兰人为何会迅速分崩离析?

★英国历史畅销书作家朱丽叶·巴克又一力作!

★20余幅高清全彩插图,还原中世纪的著名战争!

★史诗般的战斗和围城,诡谲的宫廷阴谋!

★千变万化的人物:圣女贞德、“英格兰阿喀琉斯” 约翰·塔伯特、法国摄政王……

★书后配有详细年表和英法王室谱系图,百年战争时间线和王室谱系全掌握!

对一段复杂历史的清晰指引……朱丽叶·巴克的叙述既充满戏剧性,又绝无低俗戏谑。可以说,百年战争的起源和结局是一连串错误的结果。朱丽叶·巴克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个性、挣扎和最终徒劳,翔实又简洁。

——小阿拉姆·巴克希恩,《华盛顿时报》

朱丽叶·巴克的这本书扣人心弦,将时间带回1450年:英格兰如何在一连串的败仗、政治纷争和财政困难中,遗憾地丢掉了亨利五世的遗产。

——多米尼克·桑布鲁克,《每日电讯》

朱丽叶·巴克精彩重现了百年战争时期英格兰征服法国这段少有人涉足的历史……她的叙事笔法干脆利落,案头研究细致,书写了一部以政治纠葛与军事战略为主线的传奇故事,将英格兰国王对于权力的渴望、当时名声最响的女英雄守卫法国的顽强,展现得淋漓尽致。

——《出版者周刊》

朱丽叶·巴克将一段异常复杂的故事梳理得井井有条,英格兰贵族如何争夺法国的爵位、勃艮第人和苏格兰人在战争中的角色、法国领导者的两面派行为……积年累月的战争让经济崩溃、人口流失,诺曼底尤为严重。本书对于百年战争后期英格兰投入的巨大人力和物力有丰富的细节描述,无疑是一本引人入胜、写作上乘的书。

——F. J. 鲍姆加德纳,《选择》

朱丽叶·巴克运用同时代的一手资料,以流畅的叙事呈现了一个复杂而迷人的时代。条约、婚姻、谋杀、屠戮、饥荒、围城、战役和冲突,层出不穷,但朱丽叶·巴克目光如炬,能用细节捕捉那个久远时代的风采。

——斯蒂芬·布伦威尔,《华尔街日报》

冷战:交易·谍影·谎言·真相

《冷战》,最扣人心弦的年度非虚构作品,让我们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世界在毁灭边缘时的情形。

这是你看过所有间谍恐怖小说的真相:为什么美国和苏联陷入高度僵持;我们曾经离核灾难有多近;当时的领导者们,从斯大林到毛泽东,从里根到戈尔巴乔夫,心里都做何打算;情报人员如何密谋,以及东德度假者如何促进了柏林墙的倒塌。这是一个关于危机谈话、借口、暴君和权力争斗——以及普通人改变历史进程的故事。

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面对新的读者、使用新的材料重述了冷战时期的历史……惊人的原创作品。 ——安妮•阿普尔鲍姆(Anne Applebaum)(普利策奖得主,《古拉格》作者)

对冷战全面而睿智的调查。即使像我这样不完全认同他的所有判断的人也能从他的研究和调查中获益颇多。——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冷战史学泰斗用这本书总结了冷战。一部精彩的历史作品,引人入胜的权威之作。——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Lt.-General Brent Scowcroft)(陆军中将,1989—1993年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危险和政治在每一页朝你扑面而来。——彼得•亨尼西(Peter Hennessy)

扣人心弦!——莱恩•戴顿(Len Deighton)

“一流……重大事件的大集合”——英国《星期日独立报》

“扣人心弦且清晰易懂……令人振奋的一本书”——伦敦《标准晚报》

“才华横溢”——英国《独立报》

“生动、值得阅读的一段历史”——英国《泰晤士报》

“令人信服……加迪斯谨慎的为这一代人描绘了冷战”——英国《观察家报》

“关于那些几乎将超级大国带向战争的政治内容和事件的大师级调查……由一位大师级历史学家撰写……一流”——《英国广播电视公司历史杂志》

“伟大的冷战历史专家”——《文学评论》

“美国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的精妙、值得一读的研究内容”——《每日论坛报》

“新鲜、令人钦佩的概括性故事……加迪斯对材料的高度熟悉,用他娴熟的风格和视角来讲述那段历史让他的新作赏心悦目”——《经济学人》

“简洁明了地论证的报告……富有激情的叙述,内容清晰明了,这是对本书内容的最理想的介绍”——《苏格兰人报》

“近二十年来我读到的最雅致的非科幻书籍……令人着迷”——The Tablet

“着眼世界、极具风格,但是语言平实直接,内容简单同时解除了疑惑,但有深度而且睿智,它描述了复杂历史事件最扼要的内容,关于历史争端的新的观点,还有全新的思维方式”——威廉•塔博曼(普利策奖得主,《戈尔巴乔夫》作者)

“针对复杂冷战战略的大师级指导”——英国《每日电讯报》

制空权

在《制空权》这本主要着作中,作者系统地论述了空中战争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一、飞机在战争舞台上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战争的面貌。未来战争将出现一个与陆上战场、海上战场并列的空中战场。空中战争的胜负将决定战争的结局,空军的作用将超过海军和陆军,因此有必要建立独立的空军。 二、在未来战争中,夺取制空权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丧失制空权就意味着失败。夺取制空权只能依靠空军,而空军也应当将其作为自己的首要的作战任务。 三、空军在未来战争中要作为一支进攻性力量来使用,要集中大量飞机对敌人的军事目标、后方城市、居民中心实施战略轰炸,从物质和精神上摧毁其抵抗,迫使其屈服。 四、空军应当统一指挥,集中使用,而不应将其力量分散。为了抓好和平时期的空军建设,应当发展民用商业航空事业,作为空军的后备。建立强大先进的航空工业,使本国航空技术始终保持先进水平。 杜黑在世时,世界各国空军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他的理论许多是带有预测性的。后来这本奠定制空权理论基础的着作风行于世界,引起各国对空军建设的关注。比他小十岁的美国航空兵军官米切尔更是与杜黑遥相呼应,接连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战略轰炸理论,主张美国应当建立独立的空军,并将文章和汇编成书,取名《空中战争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空军已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在战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棋局

二十世纪已近尾声。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拥有可与美国比拟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也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具有覆盖全球的利益。但美国面临的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却仍然没有解决:美应采取什么样的全球战略来维持其在全球的特殊地位?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这本深刻而具有开创性的书就直接回答了这一问题。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为美国在二十一世纪保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提出了大胆而又可能引起争议的地缘战略设想。布热津斯基中心思想就是美国应在欧亚这块世界上人口最多、自然资源最丰富、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大地上行使力量。欧亚大陆西起葡萄牙,东至白令海峡,北起拉普兰南至马来西亚,是一个“大棋盘”。在未来的岁月中美国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在这个棋盘获得认可和受到挑战。他认为,美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处理欧、亚和中东的冲突和关系,防止出现任何超级大国对手来威胁美国利益或福祉。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一书的中心部分就是他对欧洲、俄国、中亚和东亚这欧亚大陆的四个关键性地区及上述各个地区对美国利益的影响的分析。这种划分方式虽似曾相识,但苏联的垮台造就了新的对手和新的关系。布热津斯基在书中描绘了这些地缘政治新现实所带来的战略影响。例如,他解释道: ──为什么法、德能起地缘战略的支轴作用,而英、日不能; ──为什么北约的扩大给俄国提供了改正过去错误的机会,而为什么不应对这种机会视而不见; ──为什么乌克兰和阿塞拜疆的命运对美国如此重要; ──为什么把中国视为威胁就可能使中国真地成为威胁; ──为什么美国不仅是第一个而且也是最后一个真正的全球性超级大国,而这对美国的未来又有什么影响。 布热津斯基新奇和独到的结论,经常令因循守旧的人茅塞顿开,因为他对美国关系至关重要的利益提出了崭新的令人信服的基本看法。布热津斯基为美国维护和管理其来之不易的全球性力量提供了既带哲理性又切实可行的指导。

Github | Docker | Library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