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医学"标签的书籍

癌症传:众病之王

平装版《癌症传》,普利策奖作品,文津奖推荐,10周年全新译本。

这是一部恢弘、深刻和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癌症传记”,讲述了癌症在几千年前首次被记录,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人类认识、治疗和征服癌症的过程,并对癌症的本质有了全新的理解。

作为医生、科研工作者和普利策获奖作家,穆克吉以细胞生物学家的精准、历史学家的视角和传记作家的热情,来审视癌症,记录了几千年来人类的抗癌战争,最终为读者带来这部内容震撼的癌症编年史。

癌症的故事饱含人类的智慧、坚韧和毅力,但也掺杂着傲慢、家长式作风和误解。穆克吉通过医学前辈和同辈的视角,讲述了几个世纪以来医疗工作者眼中的认识、挫折、胜利和死亡,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对抗这个无限狡猾的对手。就在30年前,人们还认为,通过一场全面的“抗癌战争”,人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这个对手。

这本书读起来就像一部以癌症为主角的惊悚小说。从切除乳房的波斯女王阿托萨,到接受原始放疗和化疗的人,再到作者的白血病患者卡拉,这本书讲述了那些为了生存而经受严酷治疗的人的故事,同时也加深对这种标致性疾病的理解。

这本内容引人入胜、情节紧迫和到处充满惊奇的书,为癌症治疗的未来提供了独特的参考,也为那些试图了解癌症真相的人打开了清晰的视角。

---------------

看点:

医学人文领域经典畅销著作,10周年纪念版。

穆克吉医生历时六年写作,马向涛医生多年打磨,两位医学专家强强联合。

2011年获得被称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策奖。

豆瓣评分9.1,超过10000+条评论,豆瓣医学热门。

《时代周刊》《纽约客》《经济学人》等数十家媒体推荐。

比尔·盖茨、韩启德、尹烨、马向涛、李治中(菠萝)、薄世宁等,赞誉推荐!

文津奖推荐图书,本书被改编成3集长达6小时纪录片由美国公共电视网(PBS)播出。

高超的叙事和专业知识、历史、现实融合。

生动的人物和事件,充满人文关怀。

非虚构写作的经典文本。

医学专业的推荐图书,更是写个普通读者的读物。

什么是癌症?

癌症是细胞不受控制的、畸形而疯狂的病理性生长和变异。它不停的复制,吞噬人的生命,从而达到永生的目的。癌症不是某一种疾病,而是一整族疾病的统称。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因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致癌理论,是癌症研究史上第yi个令人信服的、综合全面的致癌理论。细胞分裂,就会发生一定数目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引起某些细胞的癌变,癌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变异就可能引发癌症。

人类能战胜癌症吗?

目前来看,不能完全战胜。癌症不是由外部侵入,而是从生命内部的基因层面发起变异攻击。癌症医学干预的是人类的生命密码-基因组,这就意味着,人类很可能根本无法把癌症从自己身体里分离出来。

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癌症?

靶向药物、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先进医学手段和药物的诞生,使得癌症的死亡率稳步下降,如果未来我们能在人衰老之前阻止癌症带来的死亡,把癌症筛查等预防手段放在和癌症治疗同样重要的位置,把癌症变成慢性疾病,这或许是生命和癌症和谐共存的好办法。

---------

精彩推荐:

(癌症)是一种潜伏性疾病,尽管治疗取得了突破,但仍困扰着医学。《癌症传》是结合临床诊断和个人经验,对癌症漫长历史的探究,文风优雅。

——2011年普利策奖评语

穆克吉的这部医学作品及时而重要,既客观又引人共鸣,令人敬佩。

——《时代周刊》

很难想象有多少书,能为普通读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某个领域描写得如此智慧、通俗易懂和感同身受。《癌症传》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纽约客》

穆克吉秉持科学家的洞察力和耐心,将那些孤立的线索编织成连贯的故事,引人入胜。

——《经济学人》

我喜欢穆克吉2015年的TED演讲和他关于癌症的精彩著作《癌症传》,这本书在2011年获得了普利策奖。一个医生能在业余时间写作并赢得普利策奖,一定让全职作家非常恼火!

——比尔·盖茨 (微软联合创始人)

本书讲述了百余年来人类与癌症斗争的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彰显的勇气、坚韧、智慧、宽容与善良,让读者深入理解癌症,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贵与意义,体会到医学的温度。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癌症医生,又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既能保持学术的严谨,又能结合自身经历,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复杂的医学道理表达得清清楚楚,引人入胜。

本书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把医学与社会结合起来,把疾病与人性结合起来,把内史与外史结合起来,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医学史著作。

——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癌症传》不仅是我心中祈望的白色巨塔,它也是我从医二十余年的人生感悟。愿这部作品能够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带来一丝抚慰,愿我们心中隐形的太阳能够继续发出璀璨的生命之光。

——马向涛(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没有突然发生的肿瘤,只有突然发现的癌症。

如果说只推荐一本癌症相关的作品,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这部《癌症传:众病之王》。

作者悉达多•穆克吉,没错和佛祖名字相同,是一位印度裔美国医生和作家。他花了6年时间完成了这一步浸染了浓郁人文色彩的优秀作品。癌症不是个容易讲的话题,或者过于沉重,又难免陷于晦涩的专业,而此作在人类和癌症数千年抗争史中娓娓道来,在科技蜿蜒曲折的发展过程中说尽人间冷暖,在很多关键的飞跃点上让一众挺身而出的凡人跃然纸上——令读者在悲天悯人的共情中,渐渐衍生出超脱生死的达观。

时至今日,手术技术和放疗技术有了快速进步,而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一系列新技术也在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癌种五年生存率超过了90%甚至更高……癌症在很多国度早已不是众病之王。更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癌症的真相:因为寿命的提升,人类终究无法摆脱肿瘤,但是无论是早期干预还是晚期保持较高质量的带瘤生存都会是更为睿智和实际的选择。

从更高的视野看,人类应该更加敬畏自然,珍视环境,爱护同类和家庭。真正的“癌症”恰恰是停留在我们意识中的无知和自大,对于地球来讲,我们难道不更加像“癌细胞”么?

——尹烨(华大集团CEO)

一部关于癌症的传记,兼具历史、医学的准确以及传记文学的跌宕;亦是一部人类与癌症抗争、与之共存共生的历史,有挫折与成功,也有(过度的)乐观和悲观。

——苏静静(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很多人都是谈癌色变,《癌症传》是一本客观,有趣且温暖的癌症科普作品。它完mei地将专业知识、历史文化和精巧叙事融合在一起,不仅普及知识,更帮助读者树立正确、客观的认识。

——李治中(菠萝)(癌症科普作家)

这本书并没有回避癌症研究和治疗史上的黑暗面,而是客观陈述了在百余年的抗癌历史中犯下的种种错误甚至罪行,不少共性问题甚至今天还在重演,善于思考的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反思当下癌症医疗和预防工作的误区。

——薄世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2019年“中国好书”《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作者)

瘟疫周期:人口、经济与传染病的博弈循环

本书讲述了全球化、城市化、人口与传染病的关系,以及瘟疫周期是如何影响经济周期的,从而引发我们思考应该如何把握瘟疫周期的规律,如何赢得未来。

几千年来,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一直受到传染病的很大制约。在大部分时间里,人类对待瘟疫的普遍做法是隔离和封锁,除此之外束手无策。因此瘟疫周期给人类造成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并且影响了文明兴衰的周期和节奏。

但过去200年史无前例的卫生和医疗革命,一定程度上让人类摆脱了瘟疫周期的制约,带来了一个城市化、全球化和拥有巨额财富的世界。人口膨胀和全球贸易等因素让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便捷的交通和高度的城市化也让人类在面对新的瘟疫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不堪一击。所以,加快研制和接种疫苗、加强全球合作等,将变得刻不容缓。

现在以及未来,循环往复的“瘟疫周期”还会发生,人类如何破解和应对,仍是当下面临的全球问题。

本书横跨历史、经济和公共卫生领域。在全球后疫情时代,面对周而复始的传染病循环,本书的研究不但引人入胜,亦恰逢其时。

--------

看点:

瘟疫周期如何影响经济周期?

全球化、城市化、人口与传染病的关系是什么?

我们如何把握瘟疫周期的规律,赢得未来。

迈克尔·克雷默、福山、平克等隆重推荐。

为企业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析视角。

瘟疫周期在古代和现代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博弈关系。在古代,瘟疫和人类的博弈主要表现在瘟疫和人口、经济的关系,瘟疫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造成很大影响,这个影响可能是致命的,甚至会导致某一地区大部分乃至全部人口的消亡,瘟疫比战争和饥荒对人口造成的影响都要大,这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相似,人口和城市的规模一直受到传染病的很大制约。

在现代,瘟疫和人类的博弈主要表现在瘟疫和医疗水平、经济的关系,伴随着医疗卫生革命的发生,瘟疫基本不会造成大规模人口消亡,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已经站不住脚,但瘟疫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冲击很大,可以断定的是,瘟疫还会继续降临,在未来,医疗、经济与瘟疫的不停博弈,造成新的循环往复的“瘟疫周期”。

以上更简单直观的总结就是,古代瘟疫周期:人口密集→经济发展→瘟疫爆发→人口下降→经济衰退→瘟疫消失→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瘟疫爆发……现代瘟疫周期:卫生革命→瘟疫爆发→经济衰退→疫苗对抗→瘟疫消失→经济复苏→瘟疫爆发→经济衰退→疫苗对抗……

作者肯尼是卫生和经济领域专家,作者在2015年就准备本书的写作,这不是简单的为切合热点而生的图书,在全球疫情不断升级的当下,在后疫情时代,作者“瘟疫周期”概念的提出,以及对瘟疫与经济关系的研究,本书意义重大,恰逢其时。

本书好评如潮,获得了来自迈克尔·克雷默、福山、平克等专家学者的隆重推荐:

这本书为企业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析视角。

——迈克尔·克雷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让人欲罢不能……为疾病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提供了宏伟的视角。

——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作者

瘟疫不止是当下的重要话题,也是上下五千年的重要话题,这本书让我们看到全球瘟疫的历史背景和全貌。

——斯蒂芬·平克,心理学家、作家、科学家,《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作者

《瘟疫周期》是年度推荐图书……如果你想了解当前的新冠肺炎危机,也想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那就读读这本书吧。

——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作者

肯尼写出了一篇包罗万象但又简明易懂、可读性强的故事,探究了人类与疟疾、天花、霍乱和冠状病毒等致命病原体之间旷日持久、你死我活的斗争。

——蒂莫西·温加德,《蚊子》作者

本书以理服人……肯尼提醒我们,能令我们人类反目成仇的唯有传染病,而能令我们人类团结一心的,也唯有传染病。

——凯尔·哈珀,《罗马的命运》作者

从本书中,你还会看到:

在古代,瘟疫比战争和饥荒加起来造成的人口死亡都要多。但在当代之前,人口规模从未超出地球环境承载能力。

狩猎—采集时代,地广人稀,所以传染病无法成为死亡元凶。

城市化、全球化导致了疫病全球大流行。

直到几十年前,大部分人都还活不到死于心脏衰竭的年纪,而是会被各种传染病击倒。

20世纪以前的医生为改善病人身体状况所做的努力,就算有,也是微乎其微。

疫苗、科技和公共卫生的发展有效延长了人类寿命。

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已经从1870年代的不足30岁,提高到今天的70岁以上。

现在全球两大致死元凶是心脏病和癌症。

但滥用抗生素、开发生化武器、反疫苗运动等,也成为现在令人不安的一种趋势,对于这些如此紧迫的重要问题,本书是很有价值的读物。

Github | Docker | Library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