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乙、颜歌、双雪涛、文珍、李静睿、李娟、邹波、刘子超、云也退……《单读》视野中最好的一批青年作家,首次集体发声——《单读》始终关注年轻、活跃的新声音,这一辑,我们将首次集体介绍这个华丽的、完整的新作家阵容。其中包括:在国内风头正劲、并闯入国际文坛的小说家阿乙、颜歌、双雪涛、文珍、李静睿;在非虚构、散文方面早早树立高度个人风格的李娟、邹波、刘子超、云也退,他们也是最具国际化潜质的一代非虚构作者;评论家范晔、张定浩、包慧怡奠定了这一代作者的审美高度,写出了我们时代最好的文学批评;出版人彭伦、译者陆大鹏在海外作品译介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他们,我们得以阅读更广阔的世界;画家王顷,大器晚成,进入创作爆发期,是国内艺术界最具潜力的一座宝藏。无一例外,他们的足迹和视野,跨越了国界、语言和创作媒介的边界,始终在个人化与公共性的张力之中推进,没有放弃发言,持续地为《单读》这个中文世界里的“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输血。
2.独家刊载学者王德威访谈,探秘年轻一代作家的写作与命运——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讲座教授、台湾文学批评学者王德威与《单读》探讨了国内年轻一代写作者的处境。相较前辈,青年作家在生活上是幸运的,全球化让各种经验唾手可得,而文学中民族与世界的议题如何平衡处置?王德威仍然用读者的态度谦卑地看待作家的创作,关注着青年作家写作中的个人印记和对当下生活的感知。
3.两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得主全部亮相,共同创造“我们的黄金时代”——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已经持续两年,作为中文世界第一个以独立书店为标杆的文学奖项,它搜寻着这个时代中最敏锐的感受者,发掘最具活力的文字。本辑《单读》收录了2015年、2016年两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的作品:张定浩的诗已经深入人心,这次他以批评家的身份讲述关于穆旦诗歌的解读误区,李静睿的最新小说作品也将同时发布;两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文学翻译包慧怡、陆大鹏也分别寄来了他们的诗作与随笔;2015年年度旅行作家刘子超的最新译稿,也抢先在《单读》试读……这将是一次少有的机会,系统地检阅他们的文学历险。
4. 装帧改版,智识青年们的挚爱书——单向空间和理想国联手出版的《单读》一直是智识青年们的挚爱书。此次继续全新改版的设计,封面和装帧设计复归传统,回到一张报纸的制作工艺,增加了烫金工艺,同时保持着一本杂志的广泛趣味和一册图书的内容深度。整个封面由一张报纸折叠而成,正面是整本书的精选内容和词句;背面展开则是画家王顷出人意料的摄影作品,也可作为一张独立海报收藏。
“在过去和未来两大黑暗间,以不断熄灭的现在,举起了泥土,思想和荣耀。” ——穆旦
经常有人使用“黄金时代”的提法,有的人是真心这么认为,而有的人是持有反讽之意。这次《单读》在当下的情形之下,重提这个概念,则是出于我们对于“黄金时代”的另一重理解——在焦虑之际保持清醒,在沉默之时尝试发声,在混乱之地继续潜行,既然我们遭遇的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那么我们就去拥抱变革,既然所有人都说可能性已经几乎穷尽,那我们就偏要试试还有没有另一种可能,既然我们周围仍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热爱写作、阅读和思考,那么谁又能否认,这不是他们的黄金时代呢?尤其,我们不再期待谁的奖赏,甚至不期待鼓励,我们等待迎接批评、讽刺和漠视。因为,如果我们一再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迷路,那么唯有站在现在的泥土中,重新举起希望的火炬,是时候从悲观中清醒,让写作重新振奋起来。
本辑《单读》以特刊形式,收录国内最好的新生代、中生代作家的文章,包括两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大奖得主的作品。其中包括阿乙、颜歌、文珍、李静睿等新锐小说家的短篇,这一代最优秀的青年学者张定浩、范晔等人的文学评论,李娟、云也退的随笔,邹波的非虚构作品,包慧怡的诗歌和艺术家王顷的摄影,以及译者彭伦、陆大鹏、刘子超在人文历史和旅行文学方面的最新作品。每一个门类的作者与选文,都竭力标注出最新一代作者创造力的水准线,提供丰富、多元的视角,以及深度与可读性兼具的文本。希望在大众文化的战场中,以更加积极的面貌,引发更多的思想争鸣。
世界无时不在创造,但对于身处现代社会中的个体而言,创造力是否已经死亡?
本期《单读》从文学写作、历史叙事、生活方式,从个人到社会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回应了这个话题,作者以各自的方式,反思,批判,创作,抵御着同质化的侵蚀。如《欧洲马赛克》探讨了个体在不同层面上(时代、性别、国家、生存)的自我反省,反映了人本身的“创造”和“再创造”;互联网的“叛逆者”杰伦·拉尼尔掀开这个行业的光鲜外衣,揭示个人利益是如何成为技术变革的牺牲品(《海妖服务器与我们的未来》);在译者包慧怡眼中,当代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文字犹如“鸟之轻,羽之轻”,而这些看似跃然纸上的轻,却是作者百般揣摩后的精确和坚定。这期依然有摄影、诗歌、小说,与读者分享一种异质的视角、语言和经验。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人们就一直憧憬一个无限联结的时代。如今通过小小的电脑和手机,整个世界都触手可及。短短几十年时间,这个时代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来到我们面前。然而,我们应该为此欢呼吗?
本期《单读》将目光放在全球,试图在尽量多的层次上,找到一些网络时代的联系,有克莱·舍基对社交媒体发展趋势的分析,有迷失在神话和历史中的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夜》),还有一位日本学者研究迪拜的菲律宾劳工问题(《不设防城市》),这些联系通常少为人知,却并非不重要(反而可能因此而更重要)。在描述联结的同时,《单读》其实更愿意去理解深层次的情感断裂:一次笑声会引起的流血事件(《最后一排男孩》),自愿成为试药者的证券销售员(《试药者》),对一位未曾谋面的乡贤的怀念(《远去的故国》),多年游子看到面目全非的北京时的惊呼(《新北京的昂贵代价》)……面对这些零碎而微妙的情感,又该如何体会其中的联结呢?另外,本辑依旧收录了几首诗歌,几本新书速递,希望它们会像接头暗号那样,成为一种更隐蔽、更直接的联结方式。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Library | Project
1. 阿乙、颜歌、双雪涛、文珍、李静睿、李娟、邹波、刘子超、云也退……《单读》视野中最好的一批青年作家,首次集体发声——《单读》始终关注年轻、活跃的新声音,这一辑,我们将首次集体介绍这个华丽的、完整的新作家阵容。其中包括:在国内风头正劲、并闯入国际文坛的小说家阿乙、颜歌、双雪涛、文珍、李静睿;在非虚构、散文方面早早树立高度个人风格的李娟、邹波、刘子超、云也退,他们也是最具国际化潜质的一代非虚构作者;评论家范晔、张定浩、包慧怡奠定了这一代作者的审美高度,写出了我们时代最好的文学批评;出版人彭伦、译者陆大鹏在海外作品译介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他们,我们得以阅读更广阔的世界;画家王顷,大器晚成,进入创作爆发期,是国内艺术界最具潜力的一座宝藏。无一例外,他们的足迹和视野,跨越了国界、语言和创作媒介的边界,始终在个人化与公共性的张力之中推进,没有放弃发言,持续地为《单读》这个中文世界里的“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输血。
2.独家刊载学者王德威访谈,探秘年轻一代作家的写作与命运——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讲座教授、台湾文学批评学者王德威与《单读》探讨了国内年轻一代写作者的处境。相较前辈,青年作家在生活上是幸运的,全球化让各种经验唾手可得,而文学中民族与世界的议题如何平衡处置?王德威仍然用读者的态度谦卑地看待作家的创作,关注着青年作家写作中的个人印记和对当下生活的感知。
3.两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得主全部亮相,共同创造“我们的黄金时代”——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已经持续两年,作为中文世界第一个以独立书店为标杆的文学奖项,它搜寻着这个时代中最敏锐的感受者,发掘最具活力的文字。本辑《单读》收录了2015年、2016年两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的作品:张定浩的诗已经深入人心,这次他以批评家的身份讲述关于穆旦诗歌的解读误区,李静睿的最新小说作品也将同时发布;两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文学翻译包慧怡、陆大鹏也分别寄来了他们的诗作与随笔;2015年年度旅行作家刘子超的最新译稿,也抢先在《单读》试读……这将是一次少有的机会,系统地检阅他们的文学历险。
4. 装帧改版,智识青年们的挚爱书——单向空间和理想国联手出版的《单读》一直是智识青年们的挚爱书。此次继续全新改版的设计,封面和装帧设计复归传统,回到一张报纸的制作工艺,增加了烫金工艺,同时保持着一本杂志的广泛趣味和一册图书的内容深度。整个封面由一张报纸折叠而成,正面是整本书的精选内容和词句;背面展开则是画家王顷出人意料的摄影作品,也可作为一张独立海报收藏。
“在过去和未来两大黑暗间,以不断熄灭的现在,举起了泥土,思想和荣耀。” ——穆旦
经常有人使用“黄金时代”的提法,有的人是真心这么认为,而有的人是持有反讽之意。这次《单读》在当下的情形之下,重提这个概念,则是出于我们对于“黄金时代”的另一重理解——在焦虑之际保持清醒,在沉默之时尝试发声,在混乱之地继续潜行,既然我们遭遇的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那么我们就去拥抱变革,既然所有人都说可能性已经几乎穷尽,那我们就偏要试试还有没有另一种可能,既然我们周围仍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热爱写作、阅读和思考,那么谁又能否认,这不是他们的黄金时代呢?尤其,我们不再期待谁的奖赏,甚至不期待鼓励,我们等待迎接批评、讽刺和漠视。因为,如果我们一再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迷路,那么唯有站在现在的泥土中,重新举起希望的火炬,是时候从悲观中清醒,让写作重新振奋起来。
本辑《单读》以特刊形式,收录国内最好的新生代、中生代作家的文章,包括两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大奖得主的作品。其中包括阿乙、颜歌、文珍、李静睿等新锐小说家的短篇,这一代最优秀的青年学者张定浩、范晔等人的文学评论,李娟、云也退的随笔,邹波的非虚构作品,包慧怡的诗歌和艺术家王顷的摄影,以及译者彭伦、陆大鹏、刘子超在人文历史和旅行文学方面的最新作品。每一个门类的作者与选文,都竭力标注出最新一代作者创造力的水准线,提供丰富、多元的视角,以及深度与可读性兼具的文本。希望在大众文化的战场中,以更加积极的面貌,引发更多的思想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