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首先当然是这些名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致,但是也与这些小说刊刻之后,一大批眼光独到的小说批评家们极力批点评说有极大的关系。像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密切相连的。他们不仅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的新局面,也使更多的读者通过他们的批评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金圣叹腰斩《水浒传》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说法,自从金圣叹推出他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后,有近两百年人们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自郑振铎们挖掘出所谓全本《水浒传》后,金圣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又很少有人见到其庐山真面目了。那么,金圣叹的批评本《水浒传》是不是被腰斩的,他为什么要腰斩《水浒传》,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和金圣叹的批评究竟是什么样子,他所批评的七十回本《水浒传》究竟有没有独特的魅力。这些问题,相信读者在读完这个批评本之后会找到答案,也会由衷地佩服金圣叹的胆识和才华。而金圣叹那些见解独到、语言独特的批评文字,也会让读者耳目一新。他所提出的人物"性格"说,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本书精选自复旦大学古典文学名师骆玉明教授近几年在《瞭望东方周刊》开设的“秋水杂篇”专栏,是其漫谈《西游记》、《金瓶梅》和《红楼梦》这三部他最喜欢的古典小说的随札。每篇文章均短小精悍,标题大多洗练幽默,语言也沿袭了典型的“骆式风格”,力求浅达而不失其旨。除了从独特的视角剖析唐僧、猪八戒、西门庆、潘金莲、贾宝玉、王熙凤等这些主要人物之外,还尤其关注到了牛魔王、西王母、宋慧莲、常峙节、彩霞、王子腾等一般易被人忽视的次要人物。
作者以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力和敏锐的人性洞察力在三部名著中自由游走,状写人情世故,描摹社会百态,文史典故信手拈来,体现了对这三部小说的精妙审思和深刻感悟。在作者眼里,“游、金、梦”,即游戏与幻想、金钱与欲望、爱情之梦,是这三部小说的核心内容,它们合奏起来是激荡的生命乐章,通向新的广阔天地。
暂无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公元403—444 年)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刘义庆是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历任重职,喜好文辞。书中主要记载东汉未至魏晋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琐语,而以晋代为主。但是书中谈到的人物不只士族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庶憎侣,都有记载。编撰者杂采众书,把值得称述的旧闻轶事纂辑起来,并加以润色,按内容分门别类,划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门,以士族阶级的观点,对士族名流的生活、思想、情趣等方面作了较多的反映。
《战国策》三十三篇,刘向为之序,世久不传。治平初,始得钱墉颜氏印本,读之,爱其文辞之辨愽,而字句脱误,尤失其真。丁未歲,予在京师,因借馆阁诸公家藏数本参校之,蓋十正其六七。凡诸本之不载者,虽雜见于《史记》他书,然不敢輙为改易,仍从其旧,蓋慎之也。当战国之时,强者務并吞,弱者患不能守,天下方争于战腾攻取。馳说之士因得以其说取舍时君,其要皆主于利言之。合从连横,變诈百出,然自《春秋》之后,以迄于秦,二百余年,兴亡成败迹,粗见于是矣。虽非羲理之所存,而辨麗横肆,亦文辞之最。学者所不宜废也。会有求予本以开板者,因以授之,使广其传,庶比幾證前本之失云。清源王觉题。
作者:(明)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内容很复杂,思想倾向也不尽相同。故事题材虽多出自前代著述,但经过凌氏的再创作,却表现着晚明的社*会现实和时代气息,浸含着凌氏本人的思想观念和愤世俗的不平之气。
作者:(明)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是明代凌蒙初的拟话本小说集,它同《初刻拍案惊奇》一起,合称“二拍”,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宝库之一。 《二刻惊奇》的思想内容是比较复杂的,但从总体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的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其所提倡的传统道德中也有不可否定的健康成分,主流还是比较好的。概括地说,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爱情婚姻和两性关系;二、表现封建官吏的思想行为;三、表现商人生活
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历史上是“宁我负人,休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作者:(清)王永彬 《围炉夜话》是作者王永彬“书于桥西馆”的“一经堂”最后成书于清·咸丰甲寅二月。这本书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围炉夜话》正如其名,疲倦地送走喧嚣的白昼,炉边围坐,会顿感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宁静。在如此宁静而温暖的氛围下,白昼里浊浊红尘蹇塞的种种烦闷,会不自觉地升华为对生活、对生命的洞然。 夜是这样的美妙,更何况围坐在暖暖的炉边呢?静夜炉边独坐,品味清朝王永彬先生的《围炉夜话》,体味作者以平淡而优美的话语,讳讳叙出的琐碎的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就如炎夏饮一杯清凉的酸梅汤,令人神清气爽,茅塞顿开。 《围炉夜话》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中国传统文人是快乐是超俗,亦或痛苦、压抑,现在难以说得清楚。那代文人即使在生活安逸、仕途得意时,心中也常存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的忧患意识,而在陡遭不测,倾家荡产时,又能常常保持一份无怨无悔的淡然心态。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因其博大,受其滋润的中国文人的心胸也是宽广大度的,其精神世界更是丰富多彩。
作者:(明)冯梦龙 《警世通言》中的优秀作品,描写了市民生活,表现了他们在封建黑暗势力统治下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崔待诏生死冤家》中的璩秀秀,本是裱褙匠的女儿,只因精于绣作,就被咸安郡王勒令“献来府中”充当养娘。她爱上碾玉匠崔宁,趁着郡王府中失火,主动找上崔宁,共同逃往外地,过着自食其力的正常夫妻生活。后来被咸安郡王抓获,活活打死。她成了鬼魂,仍不屈服,继续寻着崔宁做夫妻。作品通过这一对手工艺人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横残暴,也表现了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
作者:(明)吴承恩 《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
作者:(清)曹雪芹 红楼梦写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代,内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封建官僚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特别是贾家的衰落过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说明了封建王朝必将衰落的历史命运。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尤三姐等个性鲜明的人物。本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作者:(明)冯梦龙 《喻世明言》共有40卷,每卷为一个短篇小说,各故事产生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数为宋元旧作话本,例如“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少数为明朝拟话本,例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另外有些是明人对宋元旧作的改编加工,例如“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等。由于产生年代不同,因此在内容、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又因为属于同一个小说发展系统,其题材也都和城市生活联系密切,所以各篇之间还有很多共通之处。 《喻世明言》各篇小说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主题涵盖爱情、婚姻、朋友情义等。其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谴责了负心男子对爱情的不忠,“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描写了对失身妻子旧情难忘而破镜重圆;“羊角哀舍命全交”、“吴保安弃家赎友”、“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等则歌颂了不计生死利害而忠于友情的精神;而“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杨八老越国奇逢”则触及了异族入侵、权臣误国等现实政治题材。《喻世明言》还收录和改编了一些历史传奇故事,例如“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描写了春秋时期齐国晏婴的智慧,其南橘北枳、二桃杀三士的故事都是著名的历史典故。
作者:(明)冯梦龙 白话短篇小说集。明末冯梦龙纂辑。与冯氏的另二种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合称"三言"。"三言"之中此集问世最晚,出版于天启七年(1627)。40卷,录宋、元以来话本、拟话本40篇。所收宋、元旧作比前"二言"少一些,只占六分之一左右,绝大部分是明人话本和拟话本。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史传和唐、宋小说。编撰者创作成分较多。其中有反映封建社*会司法制度黑暗的《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有反映爱情生活,表现市民爱情观念的《卖油郎独占花魁》等作品。内容修饰润色较精,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教、因果报应宣传和色情渲染。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近代戏剧家欧阳予倩对《桃花扇》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揭露了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不从而撞头欲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
作者:(明)陈继儒 内容简介: 《小窗幽记》是陈继儒读史论经之余,摘句节段编成的一本关于修身、处世、养生的格言小品集。书中文字多出于古代的经史杂著,以及民间的俗谚。语者则或自儒、释、道之教,或为达贵官贾、寒清隐上下九流。陈继儒按“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字结卷原则,将所收集的各家妙言巧句分编成十二卷,藉以突出他的人生十二字处世原则。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辞海》1989年版)
古代小说家话本集﹐明代洪楩编印﹐原名《六十家小说》﹐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6集﹐每集10篇。大约刻印於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间。现存《雨窗》﹑《欹枕》两集的残本﹐仅12篇﹔又残本3册﹐书名不详﹐存15篇﹐藏日本内阁文库。共计27篇﹐影印本合为一书﹐题作《清平山堂话本》。另有《翡翠轩》﹑《梅杏争春》两篇﹐只存残页。 《清平山堂话本》的编印﹐脱文误字较多﹐但保存了话本的本来面目﹐可以看到宋元以至明初小说家话本的各种不同体制和风格。如前有“入话”﹐後有“散场”﹐与新发现的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可以互相印证﹐从而证明它比较忠实於原著﹐没有作过重大的修改。 作者简介 · · · · · · 洪楩,字子美,明代钱塘西溪人(今属余杭区五常)。曾官詹事府主簿。其祖父洪钟,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其父洪澄,正德五年(1510年)举人,官至中书舍人,翰林院侍制。他继承先祖书香门第的遗业,在其祖父洪钟“两峰书院”的基础上,购书藏书,扩大规模,在杭州城南的仁孝坊(俗称清平巷)构筑了“清平山堂”。后成为明嘉靖年间杭州著名的书坊。洪楩除了藏书,还专事校刊,其校刊大都为宋元古籍,既精且多,深受读者珍爱。洪楩在“清平山堂”刊刻的书卷主要有:《唐诗纪事》八十一卷,宋计有功撰,清平山堂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刊本。《新编分类夷坚志》五十一卷,宋洪迈撰,嘉靖二十五年刊本。《医药摄生类八种》不分卷,洪楩辑,嘉靖二十五年刊本。《六臣注文选》六十卷,梁萧统撰,唐李善等注,嘉靖二十八年刊本。《蓉塘诗话》二十卷,明姜南撰,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刊本。《路史》四十卷,宋罗泌撰,嘉靖间刊本。《清平山堂话本》嘉靖间刊本,收宋、元、明话本小说共六十篇(故又称《六十家小说》)。所收话本,以宋、元话本为主,部分为明嘉靖以前的话本。宋、元话本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白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明清小说的繁荣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对后代的小说、戏曲具有深远影响。宋、元话本到了明中叶,多数已经散失,洪楩的《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在所知保存宋、元话本最多的一部小说。此小说现存二十七篇,保存了宋人话本十三篇、元人话本六篇、明人话本八篇,“天一阁”有残本收藏。例如,其中所收的宋人话本《西湖三塔记》,记载了宋代杭州的民间传说,与后世流传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互有影响和补充;《合同文字记》是最早民间流传的包公断案的故事;在《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一篇中,首次出现了猴精“齐天大圣”的形象,对明代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有极大影响。至于《董永遇仙记》,后世的戏曲、传奇都以它为蓝本。清平山堂刊书重视书藉的刊刻质量,精于校刊,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洪楩所刊刻的《路史》、《文选》,当时的文学家田汝成作序称其“得宋本重刊,校锥精致,逾于他刻,且文雅有足称者。”清末杭州藏书刻书家丁丙对洪楩的刻书评价甚高:“馀事校刊,既精且多。”是世所公认的精刻本。
毫无疑问,金圣叹读批《水浒》是中国文学史最具特色的评点之一,由此而招致的赞誉、诋毁也可谓铺天盖地,对于其是非功过的争论丝毫不亚于高鹗续《红楼梦》。金圣叹读批《水浒》在以下几点令人赞叹不已。 首先是批文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惊世骇俗的思想见解。这些思想见解具有鲜明的近代甚至现代意义和特色,因而,在暮气十足的晚明清初,不愧开风气之先,说他超越时代也毫不过分。他在读批《水浒传》中借司马迁作《史记》大发议论"……下笔者,文人之事也。以一代之大事……供其为绝世奇文之料,是文人之权矣,君相虽至尊,又乌敢置一末喙乎哉!"如此犀利的笔触,畅快淋漓的见解,从古至"金",可谓绝无仅有。 金圣叹思想的离经叛道还在于他对通俗文学地位的尊重,他不认为儒家的"四书"、"五经"就是圣贤至尊,天经地义,他把《左传》、《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合称"七才子书"并对《水浒》和《西厢》进行颇具真人气息式的评点,让人耳目一新,境界开阔,领略了一片新天地。 金圣叹读批《水浒》除了其思想锋芒令人刮目相看外,其对中国古典小说理论的贡献也是让人叹为观止,可圈可点。他对小说的评点超过了在他之前的任何一位先行者,特别是他在小说创作上发表的许多真知灼见大大提高了对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本质特征和创作规律的认识、把握,其价值远远超过对《水浒》这部书的阐释、评论。难怪清人冯镇峦在《读杂说》中说:"金人瑞批《水浒》、《西厢》,灵心妙舌,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确乎其然。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Library | Project
古典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首先当然是这些名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致,但是也与这些小说刊刻之后,一大批眼光独到的小说批评家们极力批点评说有极大的关系。像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密切相连的。他们不仅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的新局面,也使更多的读者通过他们的批评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金圣叹腰斩《水浒传》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说法,自从金圣叹推出他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后,有近两百年人们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自郑振铎们挖掘出所谓全本《水浒传》后,金圣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又很少有人见到其庐山真面目了。那么,金圣叹的批评本《水浒传》是不是被腰斩的,他为什么要腰斩《水浒传》,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和金圣叹的批评究竟是什么样子,他所批评的七十回本《水浒传》究竟有没有独特的魅力。这些问题,相信读者在读完这个批评本之后会找到答案,也会由衷地佩服金圣叹的胆识和才华。而金圣叹那些见解独到、语言独特的批评文字,也会让读者耳目一新。他所提出的人物"性格"说,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