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日本史"标签的书籍

“无责任”的帝国:近代日本的扩张与毁灭 : 1895-1945

重新审视这段我们熟悉却陌生的日本历史

4条线索,全景式呈现日本帝国兴衰起落的50年

◎编辑推荐

1.这50年的历史,我们只知道结果,却从未关心过程;

我们看似熟知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等事件,但其成因、过程、人物的动机,却不甚明了。本书恰恰通过追究此类历史书写中“不甚明了”“一笔带过”的重要事件的深层动因和发生机制,填补过往认知中“日本为何以及如何侵略”的关键过程。

2.四条线索、全景式洞悉日本帝国的兴衰起落;

提供内政、外交、战争和历史人物四条线索,多维度还原日本帝国崛起与崩溃的多重原因。究竟谁来承担日本帝国堕入深渊的责任?是天皇、政治家,还是官僚、不法之徒,甚至不成熟的民众?恐怕都难逃其责。

3.拿起“微距镜头”,还原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珍珠港事件等历史转折点前,日本社会的众生百态;

本书将历史的“微距镜头”转入“舞台后方”——明治天皇明明不想开战,为何无奈同意并含泪写下著名和歌:“四海之内皆兄弟,何以风波乱世间。”? 几个渔民妻子的井边闲聊,为何直接引发日本民间的全国性大骚乱?

4.一反严肃的历史书设计,解构主义封面与失序的文字排列,凸显荒诞与唏嘘;

封面展开为一个解构后的日本国旗,代表日本帝国从扩张到崩坏的过程。分解后的四个板块分别对应本书的四条线索。失序、倾斜的书名排列,模拟积木崩塌掉落的瞬间。

◎媒体推荐

梁文道(作家、媒体人)、李长声(旅日作家、知名日本文化学者)、刘柠(独立学者 作家)、王新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宋成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联袂推荐

如果你想了解日本的近现代史,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梁文道 作家、媒体人

日本近现代史上的每一个重大关头,几乎都密切关涉中国。商兆琦先生将为我们解读一部更惊悚、更刺激、也更惨烈、更富于“启示录”色彩的日本帝国兴亡史。

——刘柠 独立学者 作家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近代日本如何扩张和毁灭的历史,时限上起1895 年,下至 1945 年。从四条线索——内政、外交、战争、历史人物——出发,揭露对外扩张和自我毁灭,这一明一暗、并列前行、交互作用的双重历史进程。支撑日本对外国扩张的思想逻辑是什么?导致自我毁灭的制度根源又是如何?天皇、政治家、官僚、民众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本书旨在揭示日本帝国形成、发展和崩溃的轨迹,分析诸多历史现象背后的特殊性与逻辑关联,让事实自己说话。

神奈川冲浪外:从传统文化到“酷日本”

★ 樱花书馆011

★ 一本“刚刚好”的文化史入门读物,一次精彩的全景式观察。如果说《神奈川冲浪》是日本文明卷起的浪花,《神奈川冲浪外》则展示了托起浪花的广阔大海;

★ 以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日本概论”课程讲义为底稿,依照历史进程梳理文化关键点,是接触日本小说、电影、游戏、纪录片等的文化元素的基础;

平安时代的文学,战国乱世的群雄,茶道与歌舞伎怎样影响了日式风物,偶像组合与精灵宝可梦又是如何输出到全世界……

★ 跳出以阐述精英文化为主的固定范式,特别关注日本史中的日常生活、消费特点与性别差异,对流行文化多有着墨;

★ 非亚洲研究者的全球视角,整合文化关键点,从大众熟知的事物出发,解读现代日本文化输出背后的历史传承;

★ 根据章节内容,每章后均附有超值“推荐影片”及“扩展阅读书目”。内容贯穿“樱花书馆”全系列,扫清阅读障碍,不再“雾里看花”;

★ 图文并茂,中文版追加8P全彩插图及《日本战国形势图》《南蛮屏风图》。

【内容简介】

《神奈川冲浪》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象征符号。千年来,伴随着与中国及西方的交往,日本在历史潮流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与美学特点。20世纪的近代化让“和文化”的影响扩展到亚洲之外,21世纪的“Cool Japan”战略更将其推向全世界。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日本文明进程的通识作品,从史前考古发现开始,讲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趋势、宗教发展与艺术成就,梳理精英文化与流行文化从前现代到现代的发展脉络。

日本文化研究者南希•K. 斯托克(Nancy K. Stalker)教授,在书中探讨了日本人生活中大量引人入胜的细节,除文化领域外,还特别关注日常生活、消费特点与性别差异,以及21世纪日本文化输出对全球的重要影响。本书站在全球视角,从大众熟知的文化艺术作品出发,深入《神奈川冲浪》之外的日本。

【权威推荐】

斯托克的写作风格生动而引人入胜,令人印象深刻的文本巧妙地将社会、性别、宗教、政治、文化、环境和少数民族关系等元素编织成一张相互关联且构思精巧的叙事挂毯。

——诺曼•罗斯柴尔德(Norman Rothschild),北佛罗里达大学亚洲历史教授

斯托克成功对日本历史和文化进行了全面且可读性强的描述,肯定会吸引那些希望在古典与现代、精英与通俗之间取得平衡的人。

——马文•马库斯(Marvin Marcus),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日本语言文学教授

【歷史的轉換期3】750年 普遍世界的鼎立

想理解歷史,轉換視角是不夠的

這套書,讓你完全扭轉世界史的理解方式!

────────────────給我一個年分,我就給你全世界────────────────

創新橫切式敘事 多空間的比較視野 著眼關鍵年分的全球史通述

打破單一國族語言,展現跨地域的相遇和連結

★★★★★歷史教科書權威 日本山川出版社70周年紀念鉅獻★★★★★

西元750年,人類歷史的轉捩點────────

歐洲.基督教世界:卡洛林王朝興起,加速基督教化;拜占庭帝國強調正統,包納周邊民族

中東.伊斯蘭世界:阿拔斯王朝建立,伊斯蘭世界的成立與擴張

中國.中華世界:隋唐帝國極盛時期,安史之亂的隱兆

歷經四、五世紀歐亞游牧民族的大規模遷徙,古典時期大型帝國崩解,各地農耕文明與外來游牧民族混雜,並於七、八世紀於北緯三十五度線,農耕與畜牧文明交界一帶形成日本學者妹尾達彥提出的「農牧複合國家」(agropastoral states)。在多元文化及人群的融合下,由西到東三個大型的文明世界逐漸建立:基督教世界(西歐法蘭克王國、東歐拜占庭帝國為代表)、伊斯蘭世界(阿拔斯王朝為代表)及中華世界(隋唐帝國為代表)。它們共享著相似的國家組織、行政及法律概念、土地租稅制度;支撐這些制度背後的,則是超越民族、身分與階級藩籬,追求普世價值及生命意義的宗教精神。

在這樣的普遍世界裡,以750年做為切入點,我們更能看出各自世界的特性,以及該時點的意義。西歐法蘭克王國的矮子丕平於751年登基,接受羅馬教宗的聖化,開啟卡洛林王朝,更為日後查理曼大帝的受洗及歐洲日耳曼諸王國的改宗奠下基礎。東歐的拜占庭王朝承繼舊時羅馬帝國榮光,不斷思索如何建立統治威望,君士坦丁堡更視自身為國際城市,與東方唐帝國「熙攘繁盛、光耀萬年」的長安城相互輝映,不斷吸納周邊民族以謀世界和平。

同樣在750年,中東的阿拔斯王朝建立,此後阿拉伯國家制度更趨成熟,強勢向外擴張,更衝擊了東西兩方的其他勢力,也促成各地交流,751年的怛羅斯之役便是其一。代表中華世界的唐帝國敗於此役,但這依舊無損唐帝國在東亞世界的權威性,周邊日本、朝鮮等國皆深受影響。然而多民族帝國問題逐漸浮現,也預示了日後755年的安史之亂,東亞再次陷入動盪。

普遍世界的鼎立是先前古典時期帝國崩解後,世界史又再一次地出現政治及文化上的整合。而此時三大文明圈的架構及原則,皆化為日後近代國家的雛形,影響力一直延伸至當代。若要追溯當代國家的核心本質,探究此時期世界史的發展概況及特徵即屬必要。

「歷史的轉換期」套書特色

★橫切式敘事,全球史書寫的另一種可能

以往的歷史寫作,多半著重單一地區或主題,從上古一路談到現代,也就是時間軸的「縱切式敘事」。近年全球史概念盛行,提倡以更廣闊、更多元的視野理解歷史,也出現不少挑戰這種縱切式敘事的新歷史著作。包括新觀點的嘗試(自然史、環境史),新視角的切入批判(東亞視角、庶民視角、遊牧民族視角),以及多語言史料的引用(貿易史、文化交流史)。然而,真正從根本上顛覆、提出新的「橫切式敘事」的,就是這套書了:它挑選一個特定歷史年分,並告訴你,那時間全世界各地都發生了些什麼事。

★推動世界前進的「轉換期」:當時人的能動性,及各地重大轉變的共時性

然而,挑選特定年分,並不是漫無目的的挑選,也不是以後人眼光做後設角度的挑選。本套書挑選的11個年分,都是「當時人們深切感受到重大變化」的轉換期。他們跟今天的我們一樣,都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不斷做出相同或迥異的選擇。本套書即針對此能動性進行分析。同時,這樣的變化具備「共時性」,好幾個地區同時產生了類似的重大轉變,而這段轉換期帶動了世界前往下一個階段。本套書開創了某種可能,也就是不以零星四散的方式敘述,而是透過廣闊的視野,通盤關注同一時間各地人們直接面對的問題,以及他們回應問題的多樣性與共通性。

★具體實例如漣漪一般,彼此碰撞而成的世界

本套書雖標舉全球史的廣闊視野,但在挑選篇章上抱持自由態度,不強制對同一時間的世界各地進行平均挑選,而是在這狹窄但別具意義的時間範圍內,盡可能提供鮮明生動的實例。這些事例像漣漪一般,不斷往外擴散又彼此重合;描繪出這些漣漪彼此碰撞的軌跡,就是本套書的特徵。「世界史」不是各國國別史的集合體,也不是單一框架下的均質產物;從紮根於各地區的視野出發,透過彼此接觸的對話,展現出活生生的鮮明姿態,這才是本套書所談的世界史。

★主流與非主流並進,拓寬視野,提升歷史素養

專文由各冊編者自由挑選,不侷限是主流或非主流地域的歷史。部分冊數挑選廣為人知的歷史進行分析(如第一冊,羅馬帝國與秦漢帝國);部分冊數則依該年代面臨之變遷,挑選鮮為人知的歷史為例(如第八冊,北亞毛皮貿易、東南亞海盜與印度洋西岸奴隸制)。在培養新時代提倡的「歷史素養」時,拓寬以往對歷史的理解視野是必要的。而本套書正是最好的示範與參考用書。

★各冊編者總論,重點補充專欄,以及臺灣學者推薦序

各冊開頭均附該冊編者總論,講述該特定年分世界各地面臨的重大轉變為何,帶領讀者概觀整體樣貌。除了主要敘述,也附上做為補充的專欄。本次引進繁體中文版,也邀請歷史學者擔任各冊導讀人,補充臺灣在地學者的觀點。

名人推薦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陳建守 選書企畫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甘懷真

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范姜士璁 專文導讀

Github | Docker | Library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