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始衰败从万历皇帝始,以崇祯皇帝终,又以南明四帝为余音。在近八十年的黄昏期里,明帝国像是一个被砍掉了脑袋的巨人一样,疯狂地向悬崖边冲去。
如果在帝国的黄昏期,有人,哪怕只有一个做对了那么一件事并且取得了成效,明帝国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历史也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除了扼腕叹息,更多的是对 “事在人为”老话的一再咀嚼!
想要知道明帝国是如何“发疯”的,是如何走向悬崖、走上不归路的,大明帝国的黄昏期是如何度过的,本书将带您解读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我是一个馋人,常常两肩担一口,东西南北走。 无他,觅食而已。但吃的也不是珍馐美味,只是平常百姓家的日常之食。所以,我不是美食家。其后,因为教学,搜罗一些有关的资料,这些都是油腻腻的,旁人不屑一顾。但渐渐发现中国饮食虽然是小道,却有深厚的文化基础,非仅茶余酒后的谈助而已。 自古以来,儒道两家,道不同不相为谋,然儒家的维生与道家的养生,却并存于食书,相互为用。 魏晋六朝士人好援饮馔滋味论学,名士谈玄尤重言味,钟嵘论诗,以品味定高下,此后滋味与品味合流,出现于文士诗文之中,张岱《陶庵梦忆》、李渔《闲情偶寄》都是有品味的明清小品。所以,这些年不论教学、研究或探访饮食,一直有一个想法,如何将过去日常生活的开门七件琐琐细事,由掌故与资料提升到文化的层次。 朋友称我是个乐观的保守主义者。乐观的保守主义者不愿意却不抗拒任何的改革与改变,但对任何旧事物的没落与消逝,当然包括饮食,总会平添几许闲愁,不知饮食也商品化以后,南北同调,众菜一味,还有什么可吃的。去年过上海,饭罢德兴馆,闲步南京路,突见“啃大鸡”招徕顾客的车子,自熙熙攘攘的人群缓缓驶来,心中突然一惊,惊的是也许有一天,孩子们吃饭不愿再用筷子了。 《肚大能容》出版后,颇脍人口,更得三联书店青睐,在大陆发行,欣喜何似。又承王世襄先生为本书题签,特此致谢。 逯耀东写于台北糊涂斋 二○○二年六月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Library | Project
明朝开始衰败从万历皇帝始,以崇祯皇帝终,又以南明四帝为余音。在近八十年的黄昏期里,明帝国像是一个被砍掉了脑袋的巨人一样,疯狂地向悬崖边冲去。
如果在帝国的黄昏期,有人,哪怕只有一个做对了那么一件事并且取得了成效,明帝国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历史也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除了扼腕叹息,更多的是对 “事在人为”老话的一再咀嚼!
想要知道明帝国是如何“发疯”的,是如何走向悬崖、走上不归路的,大明帝国的黄昏期是如何度过的,本书将带您解读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