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科学史"标签的书籍

永不停歇的时钟:机器、生命动能与现代科学的形成

* 科学史扛鼎之作!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誉为“20年来深具影响力的书之一”

*从中世纪自动发条机器人到当代人工智能,探求生命的本源之问。机械狂人、蒸汽朋克、机械奇幻、人工智能爱好者的宝藏之书

*《图书馆杂志》2016年畅销书名单

* 亚马逊2016年连续60天销售榜首

*《自然》《卫报》《泰晤士高等教育》等权威期刊一致称赞,不吝专文推荐,口碑赛高

【内容简介】

中世纪以来盛行的自动机械人偶,曾让欧洲的皇室和宫廷贵族着迷发狂,传教士甚至将其作为贡礼献给中国皇帝。从雅凯-德罗兹的写字小男孩儿到坎普林的下棋机器人,人和动物的形象,被频繁地制成荒诞而逼真的机器,像是有了“能动的生命”。这一切都源于“万物机械说”的大行其道,它牵涉出的是困扰人类始终的问题:生命是什么?机器会拥有生命吗?事物运转的动力来自内部还是外部?

人和机器、物质和灵魂之间的关系,几百年来争论不休。17世纪是翻天覆地的思想大变革时代,机械论作为现代科学的核心范式得以确立,整个宇宙被看作一台机器,包括动物和人类,但仍将其动力和精神归于上帝之手。然而,更为反叛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则认为生命机器具有内在动能。现代生命科学就在这两种矛盾的机械论中兵分两路。笛卡儿、玻意耳及其追随者,坚持经典的被动机械论,莱布尼茨、拉马克创造性发展了主动机械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被动和主动模型之间摇摆不定。由此还催生了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说,薛定谔则用颠覆性的量子力学解释生命体能从“秩序生秩序”。机械论接连引发了控制论、目的论、进化论以及认知科学、进化心理学、人工智能等理论和学科的形成,在社会文化环境的联动下,铺展成一幅气势磅礴、方兴未艾的现代科学图景。

杰西卡·里斯金拥有哲学、历史学和科学研究综合背景,她用生动而思辨的文笔,原创性地将一手资料、学界往来通信和文献档案熔融一炉,顺着生命本源问题的脉络,展开这场“长达四个世纪的争论”。理解现代科学的历史,对于思考当下、想象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这本科学史著作不仅会颠覆我们对现代科学的认知,还将成为我们理解当下生命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问题的思考利器。

【编辑推荐】

1. 鲜活逼真、荒诞离奇的自动发条机器人,让你眼界大开、着迷发狂,唤醒你心中美好潜藏的机器人情结。17世纪以来,沃康松的机器鸭子、雅凯德罗的写字小男孩、坎普林的土耳其下棋机器人等,让一代又一代朝圣者趋之若鹜,如同《剪刀手爱德华》《人工智能》《机械奇迹》《银翼杀手》里的机器人一样,带给你意外的惊喜和感动。

2. 宇宙是一台机器吗?机器会拥有像人一样的生命吗? 400多年来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包括笛卡儿、莱布尼茨、康德、达尔文、道金斯、薛定谔等,都试图从机器和生物机体之间,寻找“理解生命的线索”。他们以机械时钟为喻,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生命模型:生命是需要外力推动运行的时钟呢,还是自主运行、永不停歇的时钟呢?

3. 被动机械论和主动机械论左右着对生命科学的解释,由此还催生了控制论、目的论、进化论、认知科学、演化心理学、人工智能等新的理论和细分学科,矛盾与争论,尝试与反复,理论与造物,构成了一幅宏大而具思辨色彩的现代科学图景。

4. 斯坦福大学欧洲史和科学史教授杰西卡·里斯金,带我们从历史中,读懂关于生命未来的多种可能。里斯金的文笔生动而有思辨性,她用历史阐明我们的现代科学概念,对当下理解生命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多幅罕见迷人插图,再现人造机器人的时代样貌;零基础阅读门槛,尽享妙趣的故事和科学的魅力。

【专家和媒体推荐】

过去二十年ZUI具影响力的书之一……人类和机器之间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这个引人深思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四个多世纪以前,杰西卡·里斯金的《永不停歇的时钟》用扎实而丰富的资料、有趣而共鸣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那段悠长的历史。

——史蒂文·夏平(哈佛大学教授,当代杰出科学史专家)

在这本有原创性的、堪称杰作的书中,里斯金讲述了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和机械师是如何在纸上、画布上、车间里和石头中与生命实体的本质搏斗的。这里有康德、笛卡儿、莱布尼茨和达尔文,有会排便的机械鸭子、会说话的头和机器人,作者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那些陌生又熟悉的事物,用散文般优美巧妙的文笔进行了分析。

——丹尼尔·J. 凯夫莱斯(耶鲁大学教授,《巴尔的摩事件》作者)

这是一部关于追寻生命奥秘之谜底的深入探索。里斯金写得清晰而充满智慧,其文字背后深厚的学识令人惊叹。

——《泰晤士高等教育》

里斯金对机器人的描述富有启发性,她追溯了这些机器人的历史,从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早期教堂中被驱动的机器恶魔,再到二战后的机器人。这本书在很多层面上都很吸引人,它对有外行读者来说足够易懂,对学者来说也很有用。

——《图书馆杂志》

里斯金通过研究文艺复兴之后的自动装置、进化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让她的研究引人入胜,富有启发性。

——《自然》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比尔盖茨被本书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的大历史观念震撼,斥资一千万美元精心打造的在线大历史教学项目→https://school.bighistoryproject.com/bhplive (本书是该项目全部内容第一次集结出版)

本书第一作者在TED的演讲:The hist ory of our world in 18 minutes→http://www.ted.com/talks/david_christian_big_history

...................

※名人推荐※

“大历史将自然史与人类史结合为一种单一、宏大且易懂的叙述。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可以与牛顿在17世纪以统一的运动规律将天与地结合起来的方式相媲美,它取得了近似达尔文在19世纪以一套进化理论将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统一起来的成就。大历史是世界史许多目标的自然延伸。”

——威廉·麦克尼尔,前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

“大历史能做的,是向我们展示我们自身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及我们面临的危机;它同时也向我们展现我们拥有集体学习的力量。我希望遍布全球的下一代都能够了解大历史,并通过大历史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一群人要为全世界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建立一个免费的大历史在线教学纲要。”

——大卫·克里斯蒂安,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

“大卫·克里斯蒂安真的打动了我。这个家伙将各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铸造了一个单一的框架。真希望我年轻的时候就能学到大历史,因为它能为我提供一种思考学校作业和阅读的全新方式。它在非常有趣的历史语境中讲述科学,它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解释了如何将科学应用到大量当下议题之中。”

——比尔·盖茨,“微软之父”

...................

※编辑推荐※

现代、科学的起源故事

打破地域、种族界限的历史

改变了比尔·盖茨的思考方式

★ 这是一个现代、科学的起源故事,讲述我们周遭的一切是如何形成的。

★ 这是打破地域、国家、民族、种族、宗教界限的 普遍性历史,作者总结出138亿年历史演进中的八大突破,称其为八大“门槛”。

★ 它交叉融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它在20多年教学实践、听取全球500余所高中及大学师生反馈基础上撰写而成。

★ 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世界史学会会长联袂编写,“微软之父”比尔·盖茨倾情

...................

※内容简介※

《大历史》所考察的不仅仅是人类的过去,还包括地球的过去,乃至宇宙的过去。阅读本书,读者将会追溯一段始于138亿年前的历史,这段历史以大爆炸和宇宙出现为开端。大历史包含了宇宙学、地球与生命科学、人文历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将它们融合为一种单一的、具有普遍性的历史叙述,对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做出了尽可能科学、全面的介绍。

书中总结出大历史演进中的八大突破,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某种全新事物的出现。他们将这些突破称为“门槛”。从宇宙到地球,从最初的生命到人类,从农耕文明到现代革命,作者按照从“无”到“有”的顺序,以八次突破为线索,勾勒出世间万物的产生与发展。最终,本书以大历史的视角,对我们的近期未来和遥远未来做出了预测。

Github | Docker | Library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