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美国史"标签的书籍

海洋上的美国霸权:全球化背景下太平洋支配地位的形成

美国是是唯一在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拥有绵长海岸线的强国。它一面越过大西洋,注视着繁衍了美洲文明的欧洲文明,一面将目光投向广阔无垠的太平洋,寻找着新的交流契机。它曾是印第安人的福地,最早到来的白人笃信它是花园,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阿卡迪亚,更是实现终极梦想的乌托邦。

独立战争中,外来寻梦者决然斩断与欧洲母国的联系,之后便踏上西进之路。这是一项打破各种壁垒的创举,向西极大地扩张了美国国土,加快了奴隶制的瓦解。新增土地带来了农业的蓬勃发展,铁路、公路网络迅速打开,大坝提供了充足的水力与电力,新发现的石油如黑金般提供工业发展的动力,高校不断涌现为科技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保障……然而,与美国人引以为傲的拓荒精神相伴的是剧烈的文明冲突:印第安文明大量消失,印第安人痛失家园;非欧洲移民虽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境遇凄惨,对于“民主自由”的口号像是一种讽刺。“昭昭天命论”悄然出现,并衍生为美国广伸触角的常用辩护词。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对其他国家造成毁灭性打击的“一战”和“二战”的战火没有烧到美国本土,反而以军事需求刺激美国政府加大科研投入,更是让美国以正当理由在全球广布军事基地,战争结束后,它们便成了美国控制海洋的前哨。在国际化浪潮中,亚太地区国家的崛起与美国太平洋沿岸坐拥高新技术的各州遥相呼应。

著名历史学家、东亚研究专家布鲁斯•卡明思以开阔的视野和天马行空般的叙事,回溯了美国从欧洲属地发展为超级大国两百余年的历史,重点记录了西进运动这一历史进程,提出了具有创新性与挑战性的论点:美国与太平洋各国的联系对其未来的塑造作用,将超越其与大西洋各国的联系,美国的命运终将与亚太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编辑推荐

入选《大西洋月刊》年度好书

从大西洋到太平洋

从海到光辉之海

从披荆斩棘的血泪之路到无垠海洋中的广阔机遇

美国的命运终将与亚太地区的未来紧密交织

美国是唯一在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拥有绵长海岸线的强国。它一面越过太西洋,注视着繁衍了美洲文明的欧洲文明,一面将目光投向充满无限可能的太平洋,最早到来的白人笃信它是花园,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阿卡迪亚,更是实现终极梦想的乌托邦。

布鲁斯•卡明思大胆挑战大西洋主义观点,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双重视角回溯美国历史

赞誉推荐

卡明思沿着不可阻挡的西进之势追溯美国历史,不仅讲述到加利福尼亚州和美洲大陆的边界,还一路来到了环太平洋地区。他辩称,这样的西进外展已经改变了美国的性格,书写了美国的命运,尽管这个过程并非一直都是好的。

——亚瑟•赫尔曼,《华尔街时报》

很长时间以来,这是我所读过的美国史著作中尤为丰富、最缜密的一部。

——多米尼克•桑德布鲁克,《文学评论》

少有历史学家有能力如卡明思一样投身太平洋历史领域,读者会发现,本书构思别出心裁、严肃认真、幽默风趣,让读者易于理解美国如何在国内及国际上实现全球化,以及这个国家和世界的未来去向何处。

——入江昭,哈佛大学

本书重塑并重新定向了我们对于美国历史的思考。它值得一读,值得一辩。它让我们骄傲,亦让我们羞愧。

——梅尔文•莱弗勒,弗吉尼亚大学

目录

V 前 言

XVII 个人说明

XXII 致 谢

001 第一部分 思想的边疆

003 第一章 花园里的机器

发展受限的太平洋/盎格鲁-撒克逊的大西洋/大西洋人的

太平洋/贵族的传统/例外主义未意识到它的起源和命运/

伊甸园/宅地和自耕农/花园里的机器/芝加哥:草原幽灵

/中部边地/农耕的网格/征服的机器/野蛮的战争/通过征

服重获新生/特纳花园里的机器/“处理事务的最重要原

则”:北美大陆的外交政策

063 第二章“无与伦比的远方”发现加州

陆地上的岛屿/西班牙人慢慢进入新大陆/发现内华达山脉

081 第二部分 从海到光辉之海:昭昭天命

083 第三章 五片信手拈来的领土构成北美大陆

四月在巴黎:帝国的请求/俄勒冈州的冬天:太平洋岸边

的帝国/毁灭性的浩劫/昭昭天命/毫不虚伪、质朴真实的

政府/入侵巴格达小镇/权力的流转:“去西部”/绕行全

球的机器/美国人领导世界?/通信革命/占领加利福尼亚

/发现日本/发现阿拉斯加和朝鲜/一个复杂国家不再明朗

的命运

140 第四章 天命之子的出现:黄金、铁路、得克萨斯州

你这人尽可夫的娼妇/种族灭绝的小问题/四巨头/

统一大陆的机器:铁路/不合时宜的得克萨斯州/一个南

方州/一个西部州/愚昧但充满男子气概的西部/没有退却

义务/白种人研究/黑金/结论:光亮马上到来

190 第五章 海外征战

帝国?/充满活力的大陆/“准备好就开火”:占领马尼

拉/又一场野蛮战争/建立美国的全球系统/一个更小的美

国“湖泊”:加勒比海/伟大的白色海军/对西部的笃定

偏好/无关紧要的和平主义/结论:“无为”的帝国

233 第三部分 太平洋沿岸各州,新英格兰民族

235 第六章 伊甸园之东:太平洋西北部

迁移到西部的缅因州/美国佬在太平洋的保守主义/绿宝石

城——西雅图/东方的帝国建立者/锯屑帝国/西北部是3K

党地方支部还是苏维埃政府?

262 第七章 伊甸园的苍翠繁茂与寒冷刺骨

亚当和夏娃/比起糖业,更近上帝/奇怪的水果:菠萝

/“军队在火奴鲁鲁待命”:兼并/和糖料业一样有价值

的珍珠港/夏威夷白人霸权的终结/伊甸园般的荒野/灰白

的克里普尔克里克/西华德的远见

294 第八章 太平洋边境战:新州上的亚洲人

长久的加利福尼亚/美国的斯多葛学派/加利福尼亚的

“新日本”/和日本即将开战/归属感的缺失/东方伊甸园

的集中营/日本花园/园艺的恶劣影响/结论:没有归属感

323 第四部分 “地球之壳”——千变万化的加利福尼亚

325 第九章 花园式的科纳科皮亚

没有农民的地主/加州花园中的西部机器/统治地位的转

变:薄皮和大的反照率/居住在平地上的资本家/黑人的

柠檬果园/橙子政治/结论

362 第十章 “就在这里,拿走吧”:水力和电力

在四轮马车上探索未来/他创造了这座城市/每个人都挣

钱/当水遇上金钱/乌托邦还是帝国?/国家权力和企业权

力的一种新形式/“越少越好”

394 第十一章 南加州:太平洋上的岛屿

阿卡迪亚、乌托邦还是噩梦?/天使之城,购物天堂/汽

油,让生活更美好/电,让生活更美好/开创郊区生活/汽

车:彻底改变边境/福特主义的世界/为每个花园装上机

器/车轮上的消费/过去与现在的汽车梦/梦幻商人/白种

人研究:洛杉矶政治寡头/白种人研究:平民/总结:机

器吃掉了花园

443 第五部分 转折点

445 第十二章 自我伪装之国:开发西部

(西部)新政/转折点/战胜先生/是皇帝,不是法老/是

法老,不是皇帝/海军之珠:圣迭戈/人的大河:战争中

的平行与上向流动/“白人主宰美国”/阿卡迪亚工业的

崛起:太平洋空中力量/战争重塑了太平洋沿岸/结论:

大陆巨兽

495 第十三章 战后加州与西部共和主义的崛起

改变格局的朝鲜战争/西部共和主义的崛起/关键的选举/橙

县,红县/崛起还是衰退?/水、电和贵族传统/当地人回归

535 第十四章 加州的影子中:战后西部其他地区

在波音工作/不在波音工作/世界级的西雅图,政治正确

的波特兰/得州的石油,得州的政治/布什王朝/伊甸群

岛:日裔赢了,夏威夷白人输了,五角大楼胜利了/吉杰

特去夏威夷/冰冷的冷战堡垒/又是黑金/遏制政策/太平

洋新婚沙发

571 第十五章 帝国的群岛:环球花园的美国坐标

成为霸主/群岛/军方的兴衰浮沉/面向世界的太平洋主义

方针/环视群岛/朝鲜:无路可退/保守派军方?/东方圣

殿骑士团:精良武器,骁勇战士/马戏团帐篷里的臭鼬/

军事化的西部/结论:永恒的群岛

620 第十六章 硅谷:依海而立的新世界

日本的太平洋世纪?/受庇护的革命/保护市场培育开放

市场/开端?/无线电的开端/微波的开端/半导体的开端/

斯坦福:灵活联轴器/苹果园/失利的亿万富翁/谷歌无处

不在——很快赚得盆满钵满/硅谷本体之外:竞争激烈的

西雅图与奥斯汀/得州也能做高科技/总结:快节奏的生

活,与美国主导世界

688 第十七章 总结:美国的主导地位

太平洋沿岸地区:依旧面向东部/衰退与大动乱?/终极

灾难再现:布什外交政策/美国与世界的新型关系/对中

国的战争?/太平洋文明的序曲:中美关系/美国的主导

地位真正意味着什么?

728 后记

技术/创造性毁灭/时间/空间与远距离贸易/帝国/霸权

万国一邦:美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美国历史协会主席埃里克·方纳、《经济学人》重磅推荐!

从世界的边缘到中心,从与世隔绝到息息相关,全球视野下重塑美国历史。

将美国史纳入更为广阔的全球史视野中,已是大势所趋。托马斯·本德是当代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首倡跨国史理念并付诸实践。《万国一邦》是本德的代表作,已成为美国史研究的经典作品。本德摒弃单一而孤立的民族国家史,打破早已定型的研究框架,将美国重新放置在全球视野下,重构美国历史。作者将美国独立战争、西进运动、内战、工业革命、现状与未来等美国史中的一切重大主题和独特事件,全部放在全球史背景下接受检视。从16世纪新世界殖民时期到20世纪的社会改革,美国必须被视为全球的一部分,并作为其中一分子与世界互动。

-------------

全球史译丛(见识城邦出品):

01:全球史是什么[德]塞巴斯蒂安·康拉德(Sebastian Conrad)著

02:堕落之海:地中海史研究[英]佩里格林·霍登(Peregrine Horden)[英]尼古拉斯·珀塞尔(Nicholas Purcell)著

03:19世纪大转型[德]安德烈·贡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著

04:万国一邦:美国在世界史中的地位[美]托马斯·本德(Thomas Bender) 著

05:公司与将军:荷兰人与幕府时代日本的相遇[英]亚当·克卢洛(Adam Clulow)著

06:近代早期世界的全球互动(1400—1800年)[美]查理斯·帕克(Charles Parker)著

07:蚊子帝国:1620—1914年间加勒比地区的生态战争[美]J. R. 麦克尼尔(J. R. McNeill)著

08:中间地带:大湖区的印第安人、帝国和共和国(1650—1815年)[美]理查德·怀特(Richard White)著

09:美国宪法的全球史(1776—1989年)[美]乔治·A.比利亚斯(George Athan Billias)著

10:现代世界的诞生(1780—1914年)[英]C. A. 贝利(C. A. Bayly)著

11:交换之物:荷兰黄金时代的商业、医学与科学[美]柯浩德(Harold J. Cook)著

12:鸟粪与太平洋世界的开启:全球生态史[美]格里高利·库什曼(Gregory T. Cushman)著

13:气候变化与全球史[美]约翰·L. 布鲁克(John L. Brooke)著

14:大转型:中世纪晚期世界的气候、疾病与社会[英]布鲁斯·M. S. 坎贝尔(Bruce M. S. Campbell)著

-----------------------------

【编辑推荐】

1.新美国史。首倡“跨国史”,打破国别史的既有模式,从全球史着眼,重新书写美国历史。观点新颖,视野宏大,令人耳目一新。

不受传统民族国家史的限制,针对“美国例外论”,放弃单纯在国家框架内进行历史研究的做法,将美国史的空间背景扩展至全球,超越民族主义的藩篱,着重分析美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和相互影响,方法与视野更胜一筹。

2.读懂美国的经典之作。想要深度理解美国,摆脱自娱自乐,不可缺少本书。

托马斯·本德专门从事美国史研究,是当代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本书是托马斯·本德的代表作,涉及美国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的演变、当下问题的根源等诸多议题,从历史理解现实,绕不过美国史的经典著作。

3.知识量大,兼容并包。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环境史并重,一本书贯穿美国史方方面面。

除了决定国家命运的大事件,本书还囊括了美国历史上没有被广泛了解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现象,如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首次相遇时的文化戏码、移民活动和亚裔美洲社区的建立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穿插互动,共同构成完整、系统又生动活泼的美国史。

4.布局细致入微,隐喻恰到好处。妙趣横生的精彩故事与入木三分的分析论断交相辉映,感染力强。

不同于以往讲述美国史的图书,本书在线性叙事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如从历史上的诉讼案看美国政党政治、非自由劳工的经济模式对未来工业化组织的指向等,史实之外更有精妙的观点。

5.多位顶尖学者、重量级媒体联袂推荐。

美国历史协会主席、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埃里克·方纳,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托尼·普拉特教授,爱荷华大学琳达·K. 克柏教授、《经济学人》等对本书赞誉有加。

【赞誉推荐】

本德颇具深度的观点令人兴奋,而其阅读的广度又让人望而生畏。这个听上去非常简单的事实就是:美国不可能与世隔绝。这个事实值得反复强调,本德先生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雄心勃勃、自始至终充满挑战性,这本书必将改变我们研究和教授美国史的方式。假如我们需要强调我们过往的历史如何融入到全球历史当中,那么现在是时候了。

——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

美国历史协会主席、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

这是一场结合了睿智与激情的论战。这部生动的著作既不居高自傲又不晦涩难懂。本德并没有按照既有模式书写一段详尽的美国历史,而是用他的全球化观点激发我们的阅读欲望。

——托尼·普拉特(Tony Platt)

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教授

本德教授用宏大的气魄和精妙绝伦的文笔,挑战了我们对美国历史的想象。他那清新、活力四射的诠释让陈旧的教科书黯然失色。他为我们理解21世纪世界的形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我对这本书简直爱不释手。

——琳达·K. 克柏(Linda K. Kerber)

爱荷华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教授

这是一本富于启发性且可读性很高的迷人著作……这本书获得了太多的称赞。本德除了对美国史进行全新的解读之外,还提醒我们,美国只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众多国家中的一个。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华盛顿传

【内容简介】

他的名字是美国的首都,他的头像出现在总统山上和一美元的钞票上,我们知道他是美国的缔造者、第一任总统,但是在这被神化的赫赫声名之下,华盛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从北美殖民地一名年轻军官,到独立战争枪林弹雨中的司令,再到共和国总统,他是怎样历尽艰辛一路走来?本书要讲的故事,就是一个真实而平凡的人,如何成为一个创造历史的伟人。

在18世纪末的美国人看来,华盛顿有变不可能为可能的神奇力量。年轻时,他参与法国、英国和印第安人之间的战事,经历的失败远多于胜利,却在挫折中把弗吉尼亚团培养成当时北美最具战斗力的队伍。美国独立战争中,他率领一支三分之一的战士打赤脚的“大陆军”,击败了当时世界最强大的英国陆军。革命胜利后,人们以为他会像恺撒、克伦威尔或者后来的拿破仑那样,建立自己的独裁帝国,但是他毫不贪恋权力,出演了一次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退场,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民主共和国。

在革命与建国历史的波澜之下,华盛顿以怎样的心情和信念,迎接着人生和事业的大起大落?又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使他超越其他建国者,成为美国革命精神和民主精神的最高象征?这本书将带你回到这个超级大国的草莽时代,感受美国国父在被奉为神圣之前的激荡人生。

————————————————————————

【编辑推荐】

1、 华盛顿的一生,就是美国的独立、建国史——不了解华盛顿,就不了解美国

华盛顿代表了美国的“初心”,是美国革命和建国的缩影。华盛顿带领殖民地人从英国统治下争取自由,革命胜利后又丝毫不贪恋权力,主持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共和国。这些功绩使他成了美国自由和民主精神的象征。华盛顿做出的先例、制定的规则,成立两百多年来美国人需要恪守的原则。

2、 名家名作,还原一个活生生的美国国父

美国建国史权威作家约瑟夫•J•埃利斯经典作品,比其他介绍华盛顿的权威作品要精炼得多。作者从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中,找出最能体现华盛顿性格和真实心理的信件、日记,用流畅的叙述和细致的观察写成本书,让人真切地理解美国第一位总统的成长史。

3、 兼具知识性和励志性的伟人传记,解码美国“国父之父”的领导魅力

华盛顿一生中发生了很多在美国尽人皆知的故事,比如激励了无数美国人的“福吉谷之冬”。论能力和资质,华盛顿在美国的众位建国者中并不突出。相比之下,富兰克林更聪明,汉密尔顿更有才华,杰斐逊更博学,麦迪逊在政治上更为精明……而华盛顿能够成为众多建国精英中的领袖,他是怎样做到的?本书将深入历史和美国国父的心灵,为你揭晓答案。

————————————————————

【名人推荐】

作者让人真切地理解美国第一位总统的成长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尊冷冰冰的大理石雕像。明晰、精到的讲述, 概括了这位埃利斯所说的“国父之父”,文笔优雅、文思巧妙。

——著名批评家、书评人角谷美智子,《纽约时报》

《华盛顿传》巧妙而精彩地化用了华盛顿个人信件和资料。更不用说,这本书比其他关于华盛顿总统的百科全书式的大部头要简要得多。埃利斯语言虽精炼,却十分响亮,让读者得以透过神话窥见背后那位平凡的人。

——波士顿学院教授安德鲁•C•博因顿

埃利斯优雅地实现了从历史的纪念碑中发现真正的人的历程。他文笔直率,总是明晰、自信、侃侃而谈。

——权威美国史学者戈登•S•伍德,《新共和》

Github | Docker | Library | Project